
因為不想預設立場,進電影院以前,對天能Tenet的概念一知半解,從電影名來看,他可能是部超能電影,但事實上卻是科技電影。
關於「熵」Entropy與時間倒流
熵Entropy,被定義為亂度,是一種熱力學概念,於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Clausius提出,在密閉的系統中,自發反應的ΔS ≥ 0,即在一般的情況下,亂度會隨著時間的遷移而增加,僅有在絕對零度的情況下ΔS會等於零。亂度的增加概括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中表述,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事物最終會從「有序」走向「無序」,最大的亂度即是宇宙平衡的終點。
因為「熵」Entropy在物理學中的單一方向性被視為「時間之箭」,電影中的反熵即是以降低亂度的手法來表現時間倒轉的可能性。
在電影中,主角們以由未來人製造的轉換器進入反熵的逆行時空,透過逆行的時間回到過去,再從過去的時間裡利用相似的裝置回到順行的時間,在他們回到順行的時間的那個時間軸裡,會同時存在著兩個自己,於是才有了凱特看到丈夫與另一個女人同時跳入海中的情形。
**因此推理,反熵只能回到過去但不能前進未來,從結尾的越南旅行的時間點到主角們因凱特受槍傷前往逆行時空的幾天裡,在同一個時間軸同時存在著兩個主角與兩個凱特。

祖父悖論與平行時空
「祖父悖論」是一道如「蛋生雞」一般,描述因果循環的哲學題。
闡述當一個人由未來回到過去,在祖父還年輕時便殺了祖父,那人是否會不復存在?那不存在的人如何回到過去殺害自己的祖父?
針對「祖父悖論」,物理學家們認為世界是由多個世界所組成,當人回到過去殺害自己的祖父時,自己所在的時空並不會受到影響,而是會產生新的時空。
「發生的已經發生。」這句尼爾的口頭禪,像是在闡述平行時空的概念,已經發生的事在同樣的時空不會因為過去而改變。
但電影中,這樣的解釋卻有些矛盾,尼爾在自由港逆行結束之後告訴主角,因為發生的事已經發生,所以他會很安全,但敞若逆行的時間裡,有那樣一瞬間順行的自己做了不同選擇,那便可能產生另一個平行時空。
我認為這是劇中尼爾對所知三緘其口的原因,不願意多透露太多的事情給主角,避免主角改變選擇,讓未知推使時間軸成為封閉的迴圈。
而這句「發生的已經發生。」也敘述著不要想著改變過去,而該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闡述當一個人由未來回到過去,在祖父還年輕時便殺了祖父,那人是否會不復存在?那不存在的人如何回到過去殺害自己的祖父?
針對「祖父悖論」,物理學家們認為世界是由多個世界所組成,當人回到過去殺害自己的祖父時,自己所在的時空並不會受到影響,而是會產生新的時空。
「發生的已經發生。」這句尼爾的口頭禪,像是在闡述平行時空的概念,已經發生的事在同樣的時空不會因為過去而改變。
但電影中,這樣的解釋卻有些矛盾,尼爾在自由港逆行結束之後告訴主角,因為發生的事已經發生,所以他會很安全,但敞若逆行的時間裡,有那樣一瞬間順行的自己做了不同選擇,那便可能產生另一個平行時空。
我認為這是劇中尼爾對所知三緘其口的原因,不願意多透露太多的事情給主角,避免主角改變選擇,讓未知推使時間軸成為封閉的迴圈。
而這句「發生的已經發生。」也敘述著不要想著改變過去,而該更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Sator Square,薩托方塊
S A T O RA R E P O
T E N E T
O P E R A
R O T A S
Tenet 的片名源自於一組古拉丁回文,由25個字母組成5x5的矩形,無論是由上下左右起算,都是由SATOR 、AREPO、TENET、OPERA、ROTAS五個單字組成。
薩托方陣的五個單字被諾蘭藏在TENET的劇情中,從角色名稱到場景,分別是反派、仿畫畫家、電影名、場景、自由港公司,而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薩托方塊便是發現於龐貝古城,電影中凱特允諾兒子要一起去的地方。

The End
每個時代都在為了生存而努力
電影中提到,多年以後的後世面臨著氣候變遷,不得不利用演算器毀滅過去,希望能減緩大自然的反撲。
這些年來海平面上升、森林大火、外洩污染等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活動足跡越發侵略自然,世界上的總人口數越來越多,野生動物卻瀕臨絕種,儘管國際上已經提倡環境保育的理念很多年,但行動有限,仍無法改善日益惡化的氣候變遷。
如果人類生活與自然能成為一種互利共生,多年後的未來才能舒適如昔。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