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基隆」標籤的文章

跟著《出發吧!鐵三角》旅行旅行基隆|探索神秘的佛手洞、白米甕砲台、基隆燈塔

自從無意間看了《全民星攻略》的精華,就對被稱作「行走的百科全書」的謝哲青充滿崇拜,在MOD上看到了由其主持的《 出發吧!鐵三角 》的節目,便接著看了下去,那一集的《出發吧!鐵三角》正好介紹鄰近的基隆。 基隆這座城,看似歷史淡薄但又充滿歷史,經歷過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的治理、曾作為台灣最大的貿易港口之一,是公視的電視劇《苦力》背景,也曾因戰後繁華的大港貿易而有五光十色的 紅燈區 及摸摸茶文化。 佛手洞與仙洞巖 《出發吧!鐵三角》節目中介紹的地點,最吸引我的是佛手洞,在國道3號最底端、基隆港卸貨區旁的仙洞里,是座由浪濤雕刻而成的海蝕洞,早年佛手洞的區域臨海,後因基隆港擴張的填海工程而離港,才形成海蝕洞離海遙遠的有趣情形。 佛手洞內部的空間不太大,除了天然形成的稜線,也有幾處人工鑄鑿的痕跡,點上燈光,像是小說裡的地下古城,傳言是這裡在戰時作為防空洞與軍隊避難駐紮之據點所留下的記號,為洞穴探險新增一些神秘感。 佛手洞旁的仙洞巖,是附近地區最大的海蝕洞,洞深約80公尺,可分為主洞與左右洞,主祀觀世音菩薩,天然的石壁內供奉著神明,還有一處僅能單向通行的一線天。 仙洞巖體現了台灣的民間信仰,巌仔指的是山中佛寺,源於福建地區,於18世紀後開始於逐漸成為台灣地區才有的文化。 白米甕砲台與基隆燈塔 基隆是台灣的港灣樞紐,也曾是北台灣重要的戰場,市內有多處大大小小的防空洞與砲台,而白米甕砲台便是其中最知名的砲台之一。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沿岸的高處,鄰近與北台灣用電息息相關的協和發電廠,視野遼闊、可遠眺基隆港全景,是絕佳的戰略位置,遺址可追溯至300多年前,現今主要的砲台設施則建於20世紀初的日治時期,作為四座八吋加農砲架設之處,射程約九公里,作為觀測敵船入港與守備之用,歷經了大時代的砲火猛烈,白米甕砲台現今已成為賞海景踏青的絕佳去處。 白米甕砲台與基隆燈塔有處相通的步道,從白米甕砲台的位置出發往基隆燈塔,幾乎全是下坡,反之則幾乎往上,若想先苦後甘者可選擇將車停在基隆燈塔下方的光華路上,或直接開到白米甕燈塔的停車場,先向下走再原路折返往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章 A Topic|基隆私密故事A Story|當繁華落盡時,鐵道街紅燈區的今與昔 健行去Go Hiking|基隆繞半圈|搭火車去海邊,望

健行去Go Hiking|基隆繞半圈|搭火車去海邊,望幽谷、八斗子濱海步道

我是典型的台北小孩,因為交通的便利而錯過了學習機車最好的時機,習慣搭乘捷運、公車也很擅長步行。 對於以大眾為代步工具的我來說,偶爾想看一看山與海,大多得舟車勞頓,或給跟著一日遊Tour而捨棄了自由機動性,但也有這樣一個地方,距離市區算不上太遠,搭火車就能直接到達,一下車便能擁有一片海景,那便是八斗子。 基隆的八斗子車站,擁有美麗的海景,周邊有條美麗的沿海步道,整趟步道從潮境公園出發到八斗子漁港,會途經101高地、85地、65高地、望幽谷,途中風光明媚,可以望見基隆嶼、奇岩與海,整趟路程不太遠,大約一小時內能完成,是個適合周末踏青的步道。 望幽谷是位於八斗子與海科館間一座V型山谷,從65高地為起點一路可通往八斗子漁港。 第一次到望幽谷,是大學某一個暑假的尾聲,颱風才過境,狂風吹的頭髮亂飛,算是實質上的掃到颱風尾。 第二次造訪,是工作一年多後久違的平日休假日,天色也不很明媚,可海風終於不再懾人。 第三次到望幽谷才終於遇上的好天氣,第一次真正能看到他迷人的海色。 之前到望幽谷,有條可以通往海岸的老舊步道,途中有一小段需要穿過及腰的蔓草,最後通往淺水的岬角。 而最近再到望幽谷,已經遍尋不著那條路了。 從高點看八斗子港口 到達彩虹屋之前,我對他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就是個為拍照而生的假景點罷了,但實際了解之後發現其實也不盡然。 正濱漁港走過一段歷史,只是無關彩虹屋罷了。 正濱漁港,為近海拖網漁業基地,在日治時期繁極一時,曾經是台灣第一大港,往來大小漁船,也輸出金瓜石的金礦,附近還有知名的阿根納造船廠遺址。 後來,港口沒落,正濱漁港的繁盛不再,直至近年來彩虹屋引起話題,曾經的商港搖身一變成為一處知名的網美景點,吸引來往遊客駐足。 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只知道這裡有異國感的彩虹屋,卻不知道他與鄰近的阿根納造船廠是如何走過興衰。 阿根納造船廠遺址,前身是日治時期的貯炭場為四腳亭煤炭的集散站,儲存來自四腳亭的煤炭並輸往各地,後來輾轉成為礦產倉庫、礦砂裝船場,直至1966年阿根納遊艇公司在此地成立台灣阿根納公司,開始於基隆發展遊艇製造,歷經了二十餘年,直至1987年阿根納公司停業,昔日的造船廠也逐漸荒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章 A Road Tri

A Topic|基隆私密故事A Story|當繁華落盡時,鐵路街紅燈區的今與昔

城市的角落,看似平凡的鐵道旁,藏著難以啟齒的陳舊故事。 基隆曾是軍營駐紮的重地,四處也有許多防空洞,隱身於城市間;國道下的旭川,是昔時基隆人排放生活廢水的地方,颱風時溪水暴漲的時候,總會傳來陣陣難聞的氣味。 而基隆的鐵路街,是這座港口的紅燈區,當曾經的繁華落盡,而今看來只顯得悲傷。 基隆港繁華一時,也曾是碼頭工人聚集的地方,排班制的碼頭工作讓工人們在休息時也走不太遠,年輕而無處宣洩、賺了錢也沒地方花的工作型態,衍生了碼頭區的摸摸茶與紅燈區文化,而鐵道街附近的小學,在民國政府初期曾是軍營,精力旺盛的軍人們與基隆港工人在鐵道街周邊聚集,讓鐵道街的紅燈戶繁華一時,在基隆港的極盛時期,短短的街道內便有三十戶紅燈戶,十來歲的年輕妹妹,迫於生活的無奈,打扮的花枝招展,在街區裡攬客。 後來,港都沒落,滯留在基隆港的碼頭工人銳減,軍營也改建成小學,鐵道街的紅燈區也隨之蕭條,留下來大多也是無法自力更生的中年婦女,因為周邊居民的抗議再無法主動攬客,便在透著紅光的狹小空間裡,穿著暴露的衣服、隔著鐵窗等待買芳客的到來。 而如今,僅存的幾間紅燈戶,大多將自己藏身在舊式卡拉OK店背後,在久不更新歌單的卡拉OK機之間。 導覽之後… 導覽完畢後,我們隨著導覽團隊走入一家茶室,與真正的紅燈區不同,茶室裡沒有站在鐵窗前、穿著裸露的小姐,但也免不了有幾分不尋常的氣息。 導覽團隊原先預定的座位區已經坐了一組臨時來訪的客人,喝著茶與酒、唱著陳舊的歌曲,店裡的媽媽桑與帶隊的小姐姐討論,提議讓我們到二樓的小閣樓坐坐,於是、我們沿著狹小的樓梯走上小閣樓,木板隔間裡低矮的天花板,一不注意就要撞上頭,昏黃的燈光晃眼,一時間讓人有些頭暈,媽媽桑送來台灣啤酒與茶,看見同團的外國團員就吆喝著要乾杯,用沙啞的酒嗓盛情招待。 只是,不知道這樣的熱情,是否也有幾分無奈? L字型的孝三路30巷,距離火車站不太遠,因為哥倫布酒吧而被稱作哥倫布巷,在美軍駐紮時曾是美國大兵放鬆休憩的地方。 國道下的旭川,旭川旁的屋房模樣特別,地下室的位置還有半扇窗。 通往紅燈區的小徑,聽聞過去曾是昏黃的燈光,別有一番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