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房林立的街道、往來熙攘的汽車、琳瑯滿目的連鎖店、趕上下班的公務人員、等待公車的學生、縣政府、地方法院、兩間高中、一所大學,待在馬公的日子比我去過的其他的離島都更像待在本島裡的某一個市區。 依照南方四島的導覽員的說法,澎湖有14萬人口的戶籍,大約有4萬人一年365天都長住在島上,不多不少的居民數,往來的人群裡還擠滿遊客與往返本島與澎湖間的候鳥住民。 媽宮古城散策,走一條時光隧道 在澎湖的最後一天,我們退租了機車,用步行的方式從觀音亭開始,途經篤行十村、順城門、舊郵便局、天后宮再到中央街,在媽宮古城散步 我們居住的彩虹文旅鄰近觀音亭,幾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到達海邊,再多走幾分鐘後會途經兵營,再來就是篤行十村。 篤行十村是台灣第一座眷村,也是張雨生跟潘安邦的故居所在。 在《外婆的澎湖灣》中刻畫的澎湖日常,陽光、沙灘、海浪與仙人掌,在能眺望西瀛虹橋與港灣的山坡上能略窺一二,而歌詞中那門前的矮牆,大概也是澎湖常見的、由咾咕石建造,擋風用的矮牆。 篤行十村鄰近金龜頭砲台,當年規劃作砲兵大隊的軍官宿舍,現由縣府歸化經營,一幢幢老舊的木造建築在經過翻修後設計為文創園區,保留了厝邊相聚閒聊的老榕樹、放置幾台經典的偉士牌、在已經斑駁的牆面寫上標語,老舊的眷村化身成藝文空間。 「坐小火車送風茹茶!」篤行十村廣場前有一條小火車的鐵軌可供孩子們乘坐,門前的店員小姐吆喝著的聲音,便是我與先生來在未開的商店前座椅偷閒時最熟悉的話。 *《外婆的澎湖灣》歌詞中筆者與外婆相依的場景,總讓我想起那個由奶奶帶著、獨自一人在海雲台玩耍的小男孩。 延伸: 篤行十村的前世 眷村的老榕樹下,是鄰里聊天八卦的聚會場所,村子裡的話題雞毛蒜皮,閒話家常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多的時候沒有秘密。 好幾年前火紅的《光陰的故事》,演譯著與父母年齡相仿的軍二代們在眷村裡成長的故事,在那個不大不小的自強一村裡,同樣有著老榕樹的場景。 金龜頭砲臺的一處海景,能一覽西瀛虹橋與澎湖灣。 在平季的週間下午,未開放的金龜頭砲臺杳無人煙,能獨享一片風景,海很藍、海風很大而四月天的陽光正好。 從篤行十村沿著介壽路往金龜頭砲臺的途中會途經莒光新村。 最早的莒光新村落成於1960年,隨後各自於1962年及1965年擴建,依職階分乙、丙、丁等三級,隨著眷村的屋房日漸老舊,居民已陸續搬離,昔日熱鬧的榮景不再,眷村也顯得日益凋零,直至澎湖縣政府將其納入眷村
生活.美食.攝影.旅行.追劇.澳洲旅居.專題練習 Find me:azure172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