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A Topic|關於奧運|奧運編年史與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賽程

(圖:路透社Reuters)

延期一年的奧運於7/23-8/8如火如荼地舉行,目前奧運賽程已經超過一半,除了籃球、排球、棒球、足球…等需耗費長時間的比賽,多數的比賽已接近尾聲,因為需要工作的關係沒能看太多場比賽,但想來分享四場印象深刻的賽程與奧運之外的事。


奧運編年史

(出自維基百科)

1894年-在法國歷史學者皮埃爾·德·顧拜旦的倡導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在巴黎創立。

1896年-近代奧運首屆,於希臘雅典舉辦,有趣的是第一屆奧運的獎牌制度與當今不同,第一名僅可能一枚銀牌、一張獎狀與桂冠,第二名可獲得一枚銅牌與獎狀,第三名則只領銅牌。

1900年-於法國巴黎舉辦,為第一場由女性運動員的奧運,並首度有女性奧運冠軍。

1904年-於美國舉辦,首度頒發給冠軍、亞軍、季軍金、銀、銅牌。

1908年-倫敦奧運,開始規定參予開幕典禮的各國運動員需穿著統一服飾。

1916年-柏林奧運,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辦。

1920年,於比利時舉辦,第一次在開幕典禮中加入運動員宣誓儀式。

1924年巴黎奧運-首次引入奧運格言-Citius, Altius, Fortius

1928年,由荷蘭主辦,首次在奧運會期間點燃奧運聖火,並於此屆奧運開始,開幕式的入場順序皆由希臘開始。

1932年-於洛杉磯舉辦,第一次為運動員建造了奧運村。

1936年柏林奧運,第一次出現聖火傳遞。

1940年、1944年-東京奧運、倫敦奧運,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停辦。

1948年-倫敦奧運,二戰後的第一屆奧運。

1972年-慕尼黑奧運,第一屆有吉祥物的奧運會。


印象深刻的賽程

台灣第一面奧運羽球金牌-王齊麟&李洋

(圖:路透社Reuters)

羽球男雙組合王齊麟與李洋在2021年7月的最後一天奪下了金牌,為台灣的羽壇寫下了新的篇章。

他們的比賽不似郭婞淳一樣幾乎開始就勝券在握,也不似戴資穎一開始就備受矚目,他們隱藏鋒芒一路打到金牌賽,直到八強賽才受到相應的關注,卻一路打敗了印尼的世界第一與世界第二的組合,最終獲得台灣羽球在奧運的第一面金牌,也是在2004年後,除了跆拳道與舉重外的第一面金牌。

對於王齊麟與李洋一路挺進金牌賽的奇幻之旅,台灣人普天同慶,但真正讓我對他們印象深刻的是賽後編輯黃銘彰先生在Instagram 上的一篇文章-生命最壯麗的追逐

他描寫李洋的職業生涯,從國中進入校隊、高中無法順利進到甲組而險些放棄到成為國手,他的國中同學與現任戰友王齊麟一直都是他遙遠而耀眼的目標。

王齊麟與李洋相比更天賦異稟,在國中展露頭角,高中就順利升上甲組並參與國際賽事,而李洋當時還只是普通球員,在球場上載浮載沉。

但李洋並未放棄,他仍持續每天練習並憑藉著多年的努力,最終與當年望塵莫及的王齊麟並肩作戰且獲得了奧運金牌。

李洋的故事,相信能給予朝著夢想奔跑的孩子們帶來十足的勇氣,即使是起步較晚與一路的落後,只要持續努力,也許哪天就能追上目標。

*儘管李洋的故事勵志,但在我的想法裡,不鼓勵盲目的執著,運動在台灣是個萬中選一的職業,從小練球的孩子不計其數,真正成功站上國際舞台並能獲得贊助的人寥寥可數,像李洋這樣憑藉著努力迎頭趕上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成功的故事告訴我們,若夢想還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就別放棄。

但當不得不選擇放棄時,也千萬不要覺得放棄很可惜或認為自己是失敗的人,其實放棄也是一件很勇敢的事。

無論堅持或者無法再堅持都一樣,至少要努力過。


韓國射箭三金女射手-安山 안산

(圖:路透社Reuters)

2021年7月30日,年僅20歲的韓國選手安山在金牌戰的加射中戰勝俄羅斯選手奧西波娃,奪下女子個人射箭比賽的金牌,這是她本屆賽事裡的第三面金牌,包含前一週的混合團體賽與女子團體賽,安山拿下了個人參與的所有賽事的金牌。

韓國射箭隊的表現讓觀眾都戲稱其射出的箭裝有定位系統,女子團體更是史無前例地獲得9連霸,獨霸了1/3個世紀的金牌。

韓國選手們從一系列系統化的訓練與嚴苛的國手選拔中脫穎而出,需戰勝許多強敵並進行不同的膽量、專注力與賽程模擬訓練,才造就了射箭的強大。

而對於射箭隊的成功,前後就任大韓射箭協會會長同時也是現代汽車集團負責人的鄭夢九父子功不可沒,從具體的物質支援與裝備開發到舉辦獎金豐厚的射箭比賽,現代汽車集團對射箭隊的培訓投入的支援讓韓國射箭運動得以蓬勃發展。

但儘管射箭隊如此厲害,安山仍是多年來第一個在夏季奧運會一次獲得三金殊榮的韓國選手。

這樣的選手按理來說該是國家的國民英雄,然留著超短髮且就讀於女子大學的安山卻意外被捲入韓國近期越演越烈的仇男與女性主義風波當中。

大男人主義的韓國社會因近年世界各地的女性主義崛起而產生了性別對立,部分極端人士對號入座地將可能帶有貶義的流行語都視為仇男的象征,甚至連當地知名的連鎖便利商店GS25也曾捲入相似的風波中。

而安山的短髮造型與女子大學學歷在極端人士的眼裡便是女性主義的象征,甚至被翻出她過去曾經於論壇評論的流行語並將其視為仇男的言論,儘管本人已經澄清短髮只是為了方便活動,但也有許多人仍不領情,一味地要求安山道歉。

對此,韓國許多名人紛紛聲援安山,並有人在網上發起短髮運動來力挺安山,希望她別因為這件事而道歉。

而這場由奧運衍生出的紛爭,也側面顯示了韓國現階段的男女關係有多敏感。


*希望可愛的安山在回國之後能順利見到她的偶像MAMAMOO。


打破紀錄的瞬間-F.艾爾貝克  F.El-Bakh

(圖:路透社Reuters)

在等待羽球男雙的途中看起同樣有台灣選手參賽的舉重比賽卻意外地收穫了印象深刻的瞬間。

2021年7月31日舉辦的96公斤級舉重比賽賽程,儘管陸續有選手抽筋退賽,但包含陳柏任在內的A組前5名的分數一路緊咬,差距不過在1~2公斤間,直到卡達選手艾爾貝克在挺舉中舉出217公斤的成績,比分才終於拉開差距。

確認奪金後的艾爾貝克開始挑戰起奧運紀錄,第二次挺舉選擇225公斤,高於當前奧運標準的218公斤,與他的抓舉成績177公斤加總後的402公斤也高於總分398公斤,因此隨著艾爾貝克挑戰225公斤成功,便一舉突破了抓舉與加總的奧運紀錄,與第二名的分差也來到了15公斤這樣一個難以橫跨的檻。

打破奧運紀錄後,艾爾貝克決定挑戰挺舉的世界紀錄231公斤,此時的他不再有方才比賽時的緊張,反而面露笑容,儘管最終艾爾貝克未能打破世界紀錄,但在挺舉失敗的那刻,他仍興奮地與教練擁抱,因為無論成敗他都已得到金牌並寫下新的紀錄。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證紀錄改寫的瞬間,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當事人打破紀錄的愉悅。

這個紀錄至少會跟著他三年,直到下一屆奧運開始才有可能被打破。

而這面因奧運紀錄而增值的金牌亦是卡達國家隊1992年參與奧運以來的第一面金牌。


跳高場上的雙金得主-G.坦貝里 G.Tamberi與M.巴爾希姆 M.Barshim

(圖:路透社Reuters)

8/1舉辦的男子跳高金牌戰中同時出現兩個金牌得主,這是繼1912年之後一百多年來再一次出現單一項目雙金牌,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會場就同時頒發兩面金牌,有別於百餘年前因金牌得主被取消資格而後在幾十年後歸還的意外。

8月1日的跳高場上,來自義大利坦貝里 Gianmarco Tamberi與來自卡達的巴爾希姆 Mutaz Essa Barshim皆於2.37公尺高度挑戰成功,後又同時挑戰2.39公尺失敗,比賽在兩人難分難捨的激戰中陷入僵局,在加賽開始前,卡達選手巴爾希姆突然詢問裁判:「可以有兩面金牌嗎?」,裁判先是驚訝後表示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

於是,在徵得坦貝里同意後,2020東京奧運的跳高場上出現了百年難得一見的雙金牌。

事實上,巴爾希姆是國際跳高賽事的常勝軍,曾經於國際賽事中跳出2.43公尺的成績,若比到加跳環節,巴爾希姆的勝算大一些,但經過早前激烈的競爭,兩人皆已耗費不少體力,一切勝負難說,更沒想到真能共享金牌。

巴爾希姆在賽後這樣說:「我仍然無法相信它發生了,與朋友分享更美妙,這簡直太神奇了。」,並表示他認為自己的表現配得上這面金牌而坦貝爾也是。

而在場上是對手的兩人,在場下是相識多年的摯友,他們認同彼此的實力與努力,也都對金牌執著渴望,並願意共享這份榮耀,讓奪牌的喜悅1+1大於2。

事後,兩人也在各自的Instagram 中分享這段過程,皆提及與朋友共享的喜悅,並表示這也是運動家精神的體現。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釜山這座城 The Busan City|童話系紅白燈塔|到小漁村放空,許日常一片靜好歲月。青沙浦 청사포

釜山這座城 釜山這座城,承載了我太多的喜歡,頻繁的出現在我與朋友們間的對談,數數有好感的藝人,真摯爽朗的釜山少年似乎都要成為我理想型的條件。 於是、忽地就想來看看,這座城究竟是吹著什麼樣的風、曬著什麼樣的陽光,才剛好孕育出這些我喜歡的模樣。 青沙浦 청사포,純樸小漁村的溫柔時光 初見青沙浦,第一眼還不驚豔,除去那兩個隔著海水相望的紅白燈塔與周邊設計新穎的咖啡館外,青沙浦只是個樸實的漁港,沒有柔軟的白沙灘或熱鬧的港灣大船,但他的迷人卻在幾瞬以後迅速地滲透進每一個細胞裡。 青沙浦的一切都太現世安穩,像是每一寸光陰都被拉長後打上柔光,一幀幀畫面都像是步調緩慢的日系電影,靜謐小漁村的氛圍好適合貓咪打盹,不慍不火的秋陽照得人也昏昏欲睡,待著就不想走。 Info: http://www.haeundae.go.kr/index.do **青沙浦原名「青蛇浦」因一段愛情故事而得名,故事裡丈夫因捕魚時失足落海而亡,妻子無法接受事實,仍每日等在海邊,龍王有感於妻子的深情,派出青蛇指引妻子至龍宮與丈夫團聚,此地因而被稱為青蛇浦。後人因認為以「青蛇」為名不吉利,遂將地名改作青沙浦。 交通方式🚗 青沙浦是海雲台邊上的一個小漁村,距離海雲台海邊車程大約10分鐘就能到達,計程車資約在5000韓圜上下,大眾運輸的話可以搭乘地鐵到萇山站再轉搭往返海雲台與青沙浦的綠色社區巴士海雲台區(해운대구2)。 青沙浦天空步道 青沙浦的海岸線,最出名的便是青沙浦天空步道,可以遠望不遠處的松亭海水浴場與周邊礁石,稱不上壯麗,但特別閒適舒服,吹吹海風像是就能吹掉一身包袱。 走進天空步道需要穿上鞋套、不能帶飲料,門口的地方有印章跟印泥,強烈滿足了收集控的喜好。 青沙浦周邊的海產豐富,又有特殊的礁石地形,因此聚集了許多釣客,等待著海裡的驚喜。 一幀偶然的日常風景|海岸線上的校外活動 集章處的欄杆向下望是尾浦鐵道,在準備離開天空步道那會,有個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從眼前經過,小孩兒或跑或走將隊伍拖的老長,老師帶著隊伍時走時停,等待脫隊的孩子們奔跑跟上。 海岸線上的校外教學與海岸、鐵軌就成了一幅風景,畫滿了療癒。 這樣的日子最好,也無憂也無慮。 雙胞胎紅白燈塔 紅白燈塔分別矗立在兩道堤防上,隔著一道海灣相望,造型稱不上特別但有...

不會開車也可以的桃園半日遊|大溪老街、大溪老茶廠、角板山、石門水庫

從2011年到桃園唸書到2022年正式落腳這裡,加加總總十年的光陰似箭,待在桃園的日子已是至今人生的三分之一,對比對台北的瞭若指掌,我對中壢以外的桃園近乎是一無所知,意識到這點,我搭上家裡附近的5098路公車,決定來場桃園半日遊。 原本預計要去小烏來,但錯過了前一班車,下一班則因為誤點延遲15分鐘,我因此趕不上平日中從大溪出發一天只有兩班的公車,進而將目的地轉往大溪老茶廠再到角板山,預計搭乘11點從大溪出發的台灣好行506路公車往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不想因為等車等錯邊錯過了幾個小時一班的公車,便又轉往大溪踏上歸途,結束只有半天的小旅行。 第一站:5098 中壢>大溪 大溪老街 從中壢出發,若想往山裡去,大溪客運站是許多景點的轉乘站,不管目的地是石門水庫、角板山行館、東眼山、拉拉山、小烏來天空步道,都能在大溪轉運站找到適合的班次,但由於班次不多,大多逾時不候,若已決定好目的地,建議先規劃好時間再出發。 除了是大山大景的中繼站,大溪本身是歷史悠久的聚落,有巴洛克風格的老街、特色美食與老屋翻新的文青咖啡館,人潮不大多的平日午後裡,曬在老街裡的暖陽映著悠閒,能暫時效率至上的速食文化,讓匆忙的日子能有幾分慢火淬鍊的溫存。 第二站:5104/5105/5106/5107 大溪>水流東 大溪老茶廠 建於1926年的大溪老茶廠,在距離大溪市區20分鐘車程的大溪與復興交界處,舊名「角板山工場」,這座已幾年前因為其獨特的文藝感在社群中紅及一時。 從大溪總站出發,上山的公車路線多數都會途經水流東,而大溪老茶廠隱身在水流東站牌轉角的小巷弄裡,結合台、日、英式的建築風格,柔美的綠色植栽與簡約水泥感的外表清新,在人煙稀少的山腰裡走過近百年的歷史更迭。 在茶貴如金的上個世紀中,一葉一葉黑色的茶葉被稱作為「黑金」,因為外銷歐美而蓬勃發展,而大溪老茶廠隨著茶葉發展史,走過一段茶金時代也歷經興衰,光陰在歷史的巨流裡頭也不回的走,難以想像如今安靜清冷、在平日少有人煙的老茶廠曾有一天三班制、機台不分晝夜生產的飛黃騰達,每年有多達600英噸的產能與繁盛外銷,就好比我們這代人裡眼裡的科技業。 第三站:5093/5106/5301 水流東>角板山 角板山公園 角板山,取名自清領時期,時任巡撫的劉銘傳率兵撫平反抗的泰雅族人,見角板山地勢平廣,如鋪地的三角板,於是命名為「角板山」,而在泰雅族人口...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漫步在林蔭小徑,探訪人工柳杉林與林業歷史

這個人間四月天,是一場告別式與一次次的誦經,人生幾何、光陰飛逝,大人不是一開始就是獨當一面的大人,老人也不是一開始就垂垂老矣,誰不想讓時間停留在最純粹的時光,但一去不復返的洪流中,我們都在不停地變化。 只有工作的日子,忙碌但感覺一事無成,而這個四月,於公於私都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過得有幾分恍惚,反倒是有了真實活著的充實感,也終於有了動力在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日子裡搭上公車前往東眼山,讓山林洗淨一刻不能停的心力交瘁。 "通往宇宙最清晰的道路,是穿越一片森林荒野 The clearest way into the Universe is through a forest wilderness." - 山岳文學家 約翰·繆爾 John Muir - 相對浮萍一般漂泊而短暫的人生,歷經數十、數百年寒暑的山林更亙古,走進山林,在巨木參天的庇蔭下沉澱,讓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聆聽山林呢喃,與自然來場對話,留下的不僅是腳印,還有心中的平靜與感動。 隸屬於林務局管轄的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名字來自於泰雅族語「Rgyax Tongan」,因山形如橫陳的少女向東望而取音譯名「東眼」,立於雪山山脈的尾端,離大溪市區大約1小時車程,在交通上還算便捷,是不用千里迢迢也能親近的山林。 東眼山海拔約1212公尺,猶如一位靜默的守望者,走進東眼山便走入一片林蔭盎然,筆直的柳杉林挺立如矛,空氣中瀰漫著濕潤而清新的芬多精氣息,天氣好時霞光灑落襯出樹影斑駁,更多的時候煙霧繚繞,加幾分雲深不知處的神秘感。 參天的柳杉林實則並非東眼山的原生植被,而是在日治後期的「森林經營計畫」與戰後林業興盛時期推動為求經濟目的與水土保持而種植的人工林,然雖然高聳入天的柳杉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並在美觀上更加整齊,但單一的植被仍對原生種動植物造成威脅並使生物多樣性下降,直至1980年代末林業禁伐,東眼山被列入國家森林遊樂區,在轉型為生態教育與休閒用途後,原生植被在保育與自然演替下重生,形成如今原生種與人工柳杉林共生的蜿蜒林道,臺灣杉、日本柳杉、青剛櫟、臺灣杜鵑及天然闊葉林還有與森林共生的野兔、山羌、五色鳥、畫眉、山雀…,都是屬於東眼山的生物多樣性。 【Info】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8:00-17:00 周末、例假日:07:00-17:00 交通方式🚗 地址:桃園市...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回憶林業史,太平山林場木材集散地

在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買了森林旅遊護照,翻閱著森林旅遊護照的範疇,在其中找了個最好到達的羅東林業園區,以此為起點,開始集章之路。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回憶林業史,太平山林場木材集散地 年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經常憶當年的大人,年輕的記憶卻比任何一段時期更深深刻在骨子裡。 羅東林場,座落在市區的城市綠洲,在林業發展時期是太平山林場的木材集散樞紐,羅東森林鐵道從山下的竹林車站一路開往 太平山 山腰的土場車站,全程約37公里,用以承接來自太平山森林鐵路的林木,一列列來自太平山的木材被運往羅東,並以園區內的松羅埤作為貯木池,保管來自山上的珍貴檜木。 佔地約20公頃的羅東林場在林業隨著禁伐令落下帷幕後,於2004年被規劃做自然與教育的文化景點,貯木池被規劃做全長1400公尺的環湖步道,昔日的鐵軌與火車頭靜卧在綠意裡,供給民眾運動踏青的空間,舊時的火車站與日式宿舍則化為展示館,娓娓道來台灣近百年的林業歷史。 由於家族中許多成員從事與林業相關的工作,羅東林場也承載了我母親童年記憶中的種種。從林鐵中繼站的三星天送埤一路往山下的羅東,她的生活便與林場緊密相連。如今供民眾參觀的「森動館」,過去曾是她的爺爺與大伯攜家帶眷所居住的員工宿舍;腹地廣闊的貯木池周邊,則是她童年記憶中最熟悉的遊戲場。 她在這無數個放學後的傍晚與寒暑假,而時光荏苒,如今已經過數十個寒暑,再走一趟羅東林業文化園區,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卻彷彿仍在昨日。。 *貯木池的功用: 1. 木材若長期暴露在陽光下,表面容易龜裂。浸泡於水中,可有效減緩日曬對木質的傷害。 2. 就樹種特性而言,紅檜與扁柏富含天然油脂,可阻絕水分滲入,避免腐朽。此外,樹幹中所含的樹脂亦需經由長時間浸泡稀釋,使木材得以更長久地保存,延續其價值與壽命。 其他文章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穿梭林間的太平山蹦蹦車鐵道,串起一代林業故事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CNN欽點的最美小路,走入舊鐵路行駛的苔蘚森林中|見晴懷古步道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漫步在林蔭小徑,探訪人工柳杉林與林業歷史

談談《閃亮的西瓜》|只有當下的青春|什麼是「CODA」?|人生萬歲 Viva la vida與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過客。不管你身在何處,進行著何種跋涉、執著於何種理想,在生命停息之前,你都走在無限風景的旅途中。」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路上 On The Road》 只有當下的青春,轟轟烈烈的偏執與狂傲 那是最好也最壞的世代,走過戰後重建的幾十年,而金融風暴還要三年才會到來,起飛的經濟讓社會洋溢著希望的氛圍,開啟未來席捲全球的韓流的第一代KPOP接連出道,音樂與青春是當代青少年們的全部。 《閃亮的西瓜》裡的CODA少年在與爸爸爭執後,因神祕的樂器行而回到爸爸的青春時代,發現爸爸在成為父親前也曾是少年,更甚是狂傲又魯莽的中二病少年。 就是那一種看了會覺得「啊!這不正是我最討厭的正義笨蛋嗎?總因為不問後果的衝勁而把自己搞進風暴裡的莽撞少年。」 面對聽得到、能說話的爸爸,他發現自己對父母的了解甚少,原來爸爸並非先天失聰,而是在學生時期才意外失聰,而爸爸口口聲聲的初戀也並非媽媽,而是人人景仰的校園女神,為了追女神而組建樂團,骨子裡與自己對音樂有著相同的基因,一樣也被音樂吸引。 他誓言要在過去改變爸爸失聰的未來,並避免父親成功追到女神而最終沒有與媽媽結婚,他走入年輕的父母的生活裡,用自己的方式替年輕的父母解除危機,而直到劇情走入尾聲,恩傑終於了解到父母並非一開始就是父母的模樣,他們也曾跌倒、曾橫衝直撞,也曾有過苦澀的青春,並在意外和悲傷中站起後才終於成為能扛起兩個孩子的大人與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當時作為孩子曾鄙視大人的世故,暗暗決定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卻最終在成長路上成為做事瞻前顧後的大人,曾經的偏執與狂傲在時光的洪水裡被磨去,堅硬的稜角成了平滑的鵝卵石。 時間張牙舞爪,轉瞬之間我們已不再年輕,但誰不是這樣,曾經是少年,橫衝直撞的魯莽看來荒唐,只為了那一句不負青春。 什麼是「CODA」? 《閃亮的西瓜》的主角是一位CODA少年-河恩傑,家庭裡除了自己都是聽障人士,他從小被賦予跟有聲世界溝通與照顧哥哥的責任,也因此比同齡人更加懂事早慧 在追《閃亮的西瓜》的同時,恰好獨立媒體報導者的Podcast推出了針對CODA的訪談,意外的發現,或許《閃亮的西瓜》的靈感來源也是202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樂動心旋律》,同樣是家裡唯一能聽的見聲音的健聽人士,恩傑跟電影的女主角一樣習慣以家人為重,在需要跟外界溝通的時候隨Call隨到,家庭是他最重要...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走入森林與瀑布,在大自然裡深呼吸

在傳統裡稱得上「喜喪」的告別式裡,我突然想起那些年過九十的人,歷經過變動的大時代,正值中年的父母輩也曾走過戰後貧瘠且沒飯吃的童年,數來現世安穩的好日子不過數十年,大時代的顛沛流離也從未真正遠去,飄洋過海的遠方仍有烽火連天的苦難,而我們走過的路,無法同感苦難帶來的痛楚,享受著其實難能可貴的一切。 五月的最後一天,是日正當中的端午,渡過了總是陰雨的梅雨季節,才終於又有一天放晴的休假日能踏出步伐,到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新北三峽近郊,為雪山山脈西南麓、海拔約500至600公尺,離熱鬧的三峽老街大約30分鐘的車程,名字「滿月圓」來自自山巒起伏的弧線,屬中低海拔森林帶,終年氣候涼爽、雲霧繚繞,是炎炎夏日裡的清涼聖地。 滿月圓的林業史,開始於清領時期的1825年(道光五年),三峽地區因從事樟腦貿易而設置許多腦寮,從事砍伐樟樹及熬練樟腦事業,直至1895年清朝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上個世紀初的日治時期,日人公佈台灣森林令,在因樟腦來源消減而沒落的三峽山區發展林業,伐採肖楠和牛樟,並改種柳杉,而後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遷台,如每一座森林遊樂區相似的發展故事,滿月圓用為林業發展直到禁伐令頒布,並於1988年被列作森林遊樂區,範圍包含處女瀑布、滿月圓瀑布與蚋仔溪沿岸 台灣的林業史隨著台灣近代史,在不斷割讓與易主的過程、在改革與變遷中,森林仍張開雙臂溫柔地迎接往來過客。 【Info】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8:00-17:00 處女瀑布|來自森林的芬多精饗宴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最知名的有兩處瀑布,那滿月圓瀑布與處女瀑布,通往兩座瀑布的路從森林小舖分岔,而處女瀑布的位置還要向上走約25分鐘,途中步道為碎石路,說不上困難,但路程不太好走。 林蔭步道盡頭等待房客的是從岩壁上傾瀉而下的處女瀑布,水花飛濺成銀白浪花在空中綻放,如同未經世事的少女,潔白、柔軟、並有著清澈的靈魂,站在處女瀑布之下,迎面是陣陣沁涼,每一口深呼吸,都是森林贈與的甘露。 處女瀑布的水源來自大豹溪上游的支流-羌子寮溪,溪流彎繞山谷,一路潺潺而下,最後注入大豹溪,最後三峽河、淡水河匯流後流向大海。 其他文章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穿梭林間的太平山蹦蹦車鐵道,串起一代林業故事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CNN欽點的最美小路,走入舊鐵路行駛的苔蘚森林中|見晴懷古步道 東眼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