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穿梭林間的太平山蹦蹦車鐵道,串起一代林業故事


論血緣來說算是半個宜蘭人,因為地緣關係更是頻繁地來回雪山隧道,一年到訪宜蘭至少十數次,幾乎走遍了東北角的海岸線與宜蘭市區,但鮮少上山,只偶爾沿著山路開到了英士部落便折返。

宜蘭的山,不似我另一半血緣的南投,滿是大山的豪邁,放眼盡是居高臨下的壯闊,倒像是長流的細水,孕育著山林茂密,針葉樹細長的枝幹入天,走在其中便能想像山居歲月的愜意。

而這一次上太平山,起因為工作轉換間的待業期,為了一圓幾年前上山狂風暴雨的遺憾,也為搭乘終於復駛的蹦蹦車鐵路。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太平山,與阿里山相同,其名並非為一座山,而是一處山區的總稱,以海拔1950公尺的林業工作站為核心,範圍涵蓋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舊稱「Minnao」,中文翻作「眠腦」,在泰雅語中有「森林鬱鬱蒼蒼、欣欣向榮」與「森林資源豐富的地方」之意,而中文的「太平」則取自於「天下太平」,根據《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的報導由日本主任技師命名。

太平山林場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林場之一,與阿里山林場、八仙山林場一同被列作台灣三大林場,在日治時期的木材開採量僅次於阿里山林場,直到戰後仍保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並升為木材生產量最高的林場,直至1970年代,林業的砍伐才終於進入尾聲。

太平山的林業,在1982年正式走入歷史,豐沛的森林資源被擬定開發為森林遊樂區,並於1989年正式對外開放,園區內包含多座步道,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聳入天際的林木帶來芬多精,斑駁的林業鐵道描繪出林業歷史。

在還能開墾山林的年代裡,我的外公任職於東和木材,在太平山林場任職,太平山的檜木,供給養育我母親成長的資源。

山上砍伐的木材在深山處以蹦蹦車運送木材,再以流籠與蹦蹦車交錯的方式運往土場車站,最後轉以鐵路經過三星至羅東。

多年以後,蹦蹦車在林業鐵道修復後轉型為懷舊的觀光列車,而不夠安全的流籠則走入歷史,老照片中,流籠繫有兩條鋼索,一條運送木材下山,另一條則供人員上山,下山與上山的動力都源於木材的重力。

【Info】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6:00-20:00
周末、例假日、暑假:04:00-20:00

票價
全票:平日NT150、假日NT200
半票:NT100
*學生、軍警、宜蘭縣民、搭乘國光客運前往者、因公撫卹者。

團體票:NT150
優待票:NT10
*65歲長者、3-6歲兒童、小學生校外教學、導遊人員

*身心障礙者與一陪同者、0-2歲兒童、設籍遊樂區內居民、遊樂區所在鄉鎮原住民免票。

產業文藝復興|被遺忘的林業歷史,舊太平山林場與大元山林場

林業時期,廣泛的太平山林場定義為蘭陽林區管理處轄區,於1960年由羅東山林管理所與太平山林場合併而生,轄區內包含大元山林場、舊太平山林場、新太平山林場,而如今的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則為新太平山林場與大元山林場頂端的翠峰湖地區。
新太平山林場雖同樣歷經幾十年的林業發展,但環境相對保留完善,幾十年後成為觀光興盛的風景區,可舊太平山林場與大元山林場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舊太平山位於加羅山、神代山一帶,是與阿里山林場、八仙山林場並稱三大林場的確切地點,在日治後期便因為殖民者過度砍伐而凋零,戰後太平山林業發展便轉往新太平山林場及大元山林場。

加羅山近年來因加羅湖登山路線而聲明遠播,另一條舊林道路線途經倒樹與顛簸的道路最終會到達一座被植被覆蓋的神社遺址,這一座被遺忘的日式神社,說明著曾經存在的聚落,照片裡綠意盎然的遺世感,像是與舊太平山林場的林業一同被時光遺棄在日治時期尾聲,是我期望著有朝一日能終於到達的目的地。

大元山林場,自二戰末期開始開採,是台灣濫伐最嚴重的林場,範圍涵蓋山腳下的寒溪至山頂的翠峰湖一帶,史料裡記載由於大元山林場的檜木比多數林區更挺立,更難逃被砍伐的命運,更甚至木材承包商與鐵道工程承包商在林業結束之時無視規定盡數砍伐了林場內的千年神木與杉木林。

如今,走在現在的古魯林道上,還可一窺幾十年前山林濫墾的慘狀。

舊太平山林場與大元山林場分別代表了日治時期的殖民地資源掠奪與早期林業開發的商業勾結,在還未有永續發展觀念的時空裡,山林濫墾是林業開發留下的哀歌。

唏噓的是,在資訊普及的現今,仍有不愛護山林而胡亂丟棄垃圾的遊客與盜墾山林的山老鼠。



https://
太平山莊,昔日是林業員工及其眷屬自成一格的小小聚落,現在則作為遊客夜間留宿的旅店,入口處停車場前的販賣部,販售太平山紀念品與簡單的乾糧。
值得一提的是,山莊的公廁屬於五星級公廁,環境乾淨明亮,還隱約有淡淡的檜木香氣。







https://

哐當哐當!蹦蹦車來了|那些顛簸在深山裡的伐木歲月

太平山的蹦蹦車,前身為太平山林場的山地運材軌道車,在林業發展時期,共鋪有16線軌道,總長百餘公里。
薑黃車身的蹦蹦車穿梭在山林間,運送數以萬計的木材,乘載了太平山的林業興衰。

1937年,山區的主要伐木場所由舊太平山轉往新太平山,太平山運材軌道增建茂興線,總長20.9公里,沿途設有太平山站、萬石(現稱茂興)、曙、壽、吉野等5個車站,值勤42個年頭,直到1979年全面停駛,並於1981年隨著太平山林業一同寫入歷史。

現在的蹦蹦車,是1991年維護完成的茂興線,全長3公里,從太平山站開往茂興站,行程約15-20分鐘,鐵路的終點是茂興懷舊步道,有蓊鬱的山林與林業鐵道的遺址。

限速9公里的蹦蹦車沿著山壁顛簸而行,車輪與軌條相撞發出哐當哐當的撞擊聲,當蹦蹦車薑黃的身影過彎,能瞧見車頭還保有舊時蒸氣小車的造型,鐵道兩旁嫣紅的護欄與翠綠的山壁撞色,遠方的太平山莊座落於針葉林間,像是一座天空之城。

小火車持續奔馳,偶爾發出「嗚嗚」的鳴笛聲,像是動畫裡蒸氣小火車飛奔的場景。

去程時,搭乘中間車廂的我們錯過了蹦蹦車過彎的場景,回程路上看準了蹦蹦車停下的位置,終於得願以償收穫了一幀照片。


【Info】
蹦蹦車森林鐵路
開放時間
周一-周日:07:00-17:00

票價
全票:NT180
優待票:NT120
*65歲長者、3-12歲兒童

*身心障礙者與一陪同者、0-2歲兒童免票




蹦蹦車終點站|走入森林,茂興懷舊步道

茂興開闢於日治時期,伐木時期作為木材收穫後的基地,時至今日仍保有一點伐木作業的痕跡。

現在的茂興位於蹦蹦車鐵道的終點,開放與否取決於蹦蹦車是否行駛,是一處開車無法到達的景點。
步道中有處讓火車頭轉彎的「轉車盤」,是蹦蹦車頭轉向的工具。

當薑黃色的小車駛駛入終點,高聳的林木遮住了陽光,空氣裡瀰漫著清爽的木香混著潮濕的泥土味,涼爽了入夏的暑氣。

茂興懷舊步道包含三處步道,車站兩旁各500公尺的上、下環道與沿著舊鐵道1.1公里的懷舊步道,植被包含紅檜、扁柏、柳杉林、台灣赤楊,林木間布滿蕨類與地被植物,像是遊戲裡叢林部落的場景。
















http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章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金彩真日本料理|揮別過去重新出發,以當季鮮味編織的美味關係|小巨蛋美食

丹娜絲颱風過境後的一個月裡,頻繁的對流讓氣候仍然不穩,經常是突如其來的下起暴雨又短暫停歇,在濕漉漉的壞天氣中,沒有什麼比起找一個地方躲雨吃美食更好的娛樂活動。 金彩真日本料理|揮別過去重新出發,以當季鮮味編織的美味關係 在台灣人的飲食記憶裡,日本料理以其細膩、節制又講究季節感的特質,從壽司、拉麵,到丼飯、關東煮,悄悄滲入我們日常的三餐與聚會時刻。 在品項眾多的日式料理中,無菜單料理成為一種更進一步的體驗方式,沒有既定菜色,沒有提前預知的順序與內容,如無菜單料理之名「Omakasa」在日文中的意思「我交給你」之意,將選擇權全然交給主廚,這不僅是一場用味覺與時間構成的信任練習,更是對日本職人精神的日常演繹。 這些年來,台北開始出現越來越多以「無菜單料理」為主題的餐廳,隱身在巷弄、公寓或老屋裡,這些店大多門面低調、席位有限,料理一道一道慢慢上席,不走講求翻桌率的快食尚,而是用料理講一個不慌不忙的故事。 金彩真日式料理,座落於車水馬龍的南京東路上,如無菜單料理一如既往的模樣有著安靜低調的門面,為原來開在健康路轉角的漁繪團隊接手彩真旬の旨味所經營,以1500+10%的價格,每日以當季食材提供15~17道料理,內容從前菜、蒸物、烤物、炸物、生食、湯品到甜點,給來客多樣化的味覺饗宴。 【Info】 金彩真日本料理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五段4號 營業時間:周二-周日11:30-14:00、17:30-21:30 電話:(02)2718-8322 線上訂位: Inline 價位:1500+10% 推薦:想來一頓由主廚特製的無菜單料理,但不想花太多。 干貝佐熟章魚 清爽的前菜,新鮮干貝與Q彈的章魚。 蛋黃醬水蜜桃 酸甜多汁的水蜜桃搭配蛋香濃郁、油脂圓潤的蛋黃醬,一入口是水蜜桃的清甜迸開,隨之而來的是蛋黃醬的圓潤濃郁,果香與油脂彼此依偎。 真鯛佐秋葵 薄透的真鯛生魚片的肉質緊緻,先是淡淡的海水氣息輕輕浮起,隨後轉為柔和的甜,搭配滑順的秋葵增加口感。 日本水章魚佐柴魚凍 水章魚 Mizudako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魚的日文名,盛產於北海道留萌市,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章魚,分佈在北太平洋海岸水深達65米的地方,夏季時會從北大西洋南下北海道,因其含水量高而得名。 它也被稱為「真正的章魚」,肉質飽滿且柔軟,口感juicy、滑嫩,搭配清爽的柴魚凍食用,是鹹鮮海味的加成。 松葉蟹蒸蛋 細緻滑順的蒸蛋...

釜山這座城 The Busan City|童話系紅白燈塔|到小漁村放空,許日常一片靜好歲月。青沙浦 청사포

釜山這座城 釜山這座城,承載了我太多的喜歡,頻繁的出現在我與朋友們間的對談,數數有好感的藝人,真摯爽朗的釜山少年似乎都要成為我理想型的條件。 於是、忽地就想來看看,這座城究竟是吹著什麼樣的風、曬著什麼樣的陽光,才剛好孕育出這些我喜歡的模樣。 青沙浦 청사포,純樸小漁村的溫柔時光 初見青沙浦,第一眼還不驚豔,除去那兩個隔著海水相望的紅白燈塔與周邊設計新穎的咖啡館外,青沙浦只是個樸實的漁港,沒有柔軟的白沙灘或熱鬧的港灣大船,但他的迷人卻在幾瞬以後迅速地滲透進每一個細胞裡。 青沙浦的一切都太現世安穩,像是每一寸光陰都被拉長後打上柔光,一幀幀畫面都像是步調緩慢的日系電影,靜謐小漁村的氛圍好適合貓咪打盹,不慍不火的秋陽照得人也昏昏欲睡,待著就不想走。 Info: http://www.haeundae.go.kr/index.do **青沙浦原名「青蛇浦」因一段愛情故事而得名,故事裡丈夫因捕魚時失足落海而亡,妻子無法接受事實,仍每日等在海邊,龍王有感於妻子的深情,派出青蛇指引妻子至龍宮與丈夫團聚,此地因而被稱為青蛇浦。後人因認為以「青蛇」為名不吉利,遂將地名改作青沙浦。 交通方式🚗 青沙浦是海雲台邊上的一個小漁村,距離海雲台海邊車程大約10分鐘就能到達,計程車資約在5000韓圜上下,大眾運輸的話可以搭乘地鐵到萇山站再轉搭往返海雲台與青沙浦的綠色社區巴士海雲台區(해운대구2)。 青沙浦天空步道 青沙浦的海岸線,最出名的便是青沙浦天空步道,可以遠望不遠處的松亭海水浴場與周邊礁石,稱不上壯麗,但特別閒適舒服,吹吹海風像是就能吹掉一身包袱。 走進天空步道需要穿上鞋套、不能帶飲料,門口的地方有印章跟印泥,強烈滿足了收集控的喜好。 青沙浦周邊的海產豐富,又有特殊的礁石地形,因此聚集了許多釣客,等待著海裡的驚喜。 一幀偶然的日常風景|海岸線上的校外活動 集章處的欄杆向下望是尾浦鐵道,在準備離開天空步道那會,有個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從眼前經過,小孩兒或跑或走將隊伍拖的老長,老師帶著隊伍時走時停,等待脫隊的孩子們奔跑跟上。 海岸線上的校外教學與海岸、鐵軌就成了一幅風景,畫滿了療癒。 這樣的日子最好,也無憂也無慮。 雙胞胎紅白燈塔 紅白燈塔分別矗立在兩道堤防上,隔著一道海灣相望,造型稱不上特別但有...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走入森林與瀑布,在大自然裡深呼吸

在傳統裡稱得上「喜喪」的告別式裡,我突然想起那些年過九十的人,歷經過變動的大時代,正值中年的父母輩也曾走過戰後貧瘠且沒飯吃的童年,數來現世安穩的好日子不過數十年,大時代的顛沛流離也從未真正遠去,飄洋過海的遠方仍有烽火連天的苦難,而我們走過的路,無法同感苦難帶來的痛楚,享受著其實難能可貴的一切。 五月的最後一天,是日正當中的端午,渡過了總是陰雨的梅雨季節,才終於又有一天放晴的休假日能踏出步伐,到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位於新北三峽近郊,為雪山山脈西南麓、海拔約500至600公尺,離熱鬧的三峽老街大約30分鐘的車程,名字「滿月圓」來自自山巒起伏的弧線,屬中低海拔森林帶,終年氣候涼爽、雲霧繚繞,是炎炎夏日裡的清涼聖地。 滿月圓的林業史,開始於清領時期的1825年(道光五年),三峽地區因從事樟腦貿易而設置許多腦寮,從事砍伐樟樹及熬練樟腦事業,直至1895年清朝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 上個世紀初的日治時期,日人公佈台灣森林令,在因樟腦來源消減而沒落的三峽山區發展林業,伐採肖楠和牛樟,並改種柳杉,而後二戰結束、國民政府遷台,如每一座森林遊樂區相似的發展故事,滿月圓用為林業發展直到禁伐令頒布,並於1988年被列作森林遊樂區,範圍包含處女瀑布、滿月圓瀑布與蚋仔溪沿岸 台灣的林業史隨著台灣近代史,在不斷割讓與易主的過程、在改革與變遷中,森林仍張開雙臂溫柔地迎接往來過客。 【Info】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8:00-17:00 處女瀑布|來自森林的芬多精饗宴 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最知名的有兩處瀑布,那滿月圓瀑布與處女瀑布,通往兩座瀑布的路從森林小舖分岔,而處女瀑布的位置還要向上走約25分鐘,途中步道為碎石路,說不上困難,但路程不太好走。 林蔭步道盡頭等待房客的是從岩壁上傾瀉而下的處女瀑布,水花飛濺成銀白浪花在空中綻放,如同未經世事的少女,潔白、柔軟、並有著清澈的靈魂,站在處女瀑布之下,迎面是陣陣沁涼,每一口深呼吸,都是森林贈與的甘露。 處女瀑布的水源來自大豹溪上游的支流-羌子寮溪,溪流彎繞山谷,一路潺潺而下,最後注入大豹溪,最後三峽河、淡水河匯流後流向大海。 其他文章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穿梭林間的太平山蹦蹦車鐵道,串起一代林業故事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CNN欽點的最美小路,走入舊鐵路行駛的苔蘚森林中|見晴懷古步道 東眼山國家...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漫步在林蔭小徑,探訪人工柳杉林與林業歷史

這個人間四月天,是一場告別式與一次次的誦經,人生幾何、光陰飛逝,大人不是一開始就是獨當一面的大人,老人也不是一開始就垂垂老矣,誰不想讓時間停留在最純粹的時光,但一去不復返的洪流中,我們都在不停地變化。 只有工作的日子,忙碌但感覺一事無成,而這個四月,於公於私都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過得有幾分恍惚,反倒是有了真實活著的充實感,也終於有了動力在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日子裡搭上公車前往東眼山,讓山林洗淨一刻不能停的心力交瘁。 "通往宇宙最清晰的道路,是穿越一片森林荒野 The clearest way into the Universe is through a forest wilderness." - 山岳文學家 約翰·繆爾 John Muir - 相對浮萍一般漂泊而短暫的人生,歷經數十、數百年寒暑的山林更亙古,走進山林,在巨木參天的庇蔭下沉澱,讓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聆聽山林呢喃,與自然來場對話,留下的不僅是腳印,還有心中的平靜與感動。 隸屬於林務局管轄的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名字來自於泰雅族語「Rgyax Tongan」,因山形如橫陳的少女向東望而取音譯名「東眼」,立於雪山山脈的尾端,離大溪市區大約1小時車程,在交通上還算便捷,是不用千里迢迢也能親近的山林。 東眼山海拔約1212公尺,猶如一位靜默的守望者,走進東眼山便走入一片林蔭盎然,筆直的柳杉林挺立如矛,空氣中瀰漫著濕潤而清新的芬多精氣息,天氣好時霞光灑落襯出樹影斑駁,更多的時候煙霧繚繞,加幾分雲深不知處的神秘感。 參天的柳杉林實則並非東眼山的原生植被,而是在日治後期的「森林經營計畫」與戰後林業興盛時期推動為求經濟目的與水土保持而種植的人工林,然雖然高聳入天的柳杉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並在美觀上更加整齊,但單一的植被仍對原生種動植物造成威脅並使生物多樣性下降,直至1980年代末林業禁伐,東眼山被列入國家森林遊樂區,在轉型為生態教育與休閒用途後,原生植被在保育與自然演替下重生,形成如今原生種與人工柳杉林共生的蜿蜒林道,臺灣杉、日本柳杉、青剛櫟、臺灣杜鵑及天然闊葉林還有與森林共生的野兔、山羌、五色鳥、畫眉、山雀…,都是屬於東眼山的生物多樣性。 【Info】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8:00-17:00 周末、例假日:07:00-17:00 交通方式🚗 地址:桃園市...

九州漫遊 Walk in Kyushu|阿蘇九重國家公園|到阿蘇火山,看壯麗火山與蒼翠高原交織的絕景

阿蘇火山|魂牽夢縈的心之所向 初夏的六月正時值日本的梅雨季,要見阿蘇火山需要一點運氣,山間下著時大時小的雨,濃霧來了又去,若遇濃霧不散或火山運動頻繁時,火口一公里內不可進入。 萬幸的是,即使天氣不甚完美,我們仍在火口親眼見證白色硫煙從湖水綠火口池中騰騰上升。 在濃霧間,火山口的相貌時隱時現,襯著目光所及的荒蕪惡地,竟多了幾分蒼茫的遲暮感,蠻荒的地貌被大雨浸濕、滾滾火山煙消失在濃霧,一幀幀像是灰白的膠片電影,有種流暢性欠佳的斷片感 美國詩人 T.S. Eliot 的作品《 Four Quartets 》提及“The journey, not the arrival, matters. 重要的不是抵達,而是旅程本身”。 在過去的每一趟旅程裡我深刻體驗「旅途」的重要,但作為假期不多的上班族,我總會盡力讓旅程圓滿,但那些或多或少都會有的遺憾不可避免,小而深刻的遺憾為旅途寫下未完待續的分隔線,對我而言,旅程與抵達同等重要。 阿蘇九重山國家公園|壯麗火山與蒼翠高原交織的絕景 阿蘇九重國家公園位於九州中央地帶,範圍涵蓋熊本縣與大分縣,以雄偉的阿蘇山群與九重山群為核心。這裡擁有連綿山巒、壯觀火山地貌與豐富生態系,加上天然溫泉資源,為九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區之一。 其中,阿蘇山與許多山群一樣,並非一座山的名稱,而是由「高岳」、「中岳」、「根子岳」、「烏帽子岳」與「杵島岳」五座山岳組成的山群,而這其中廣為人知的破火山口位在中岳,長年冒煙的火山口吸引了無數人不遠千里而來,標誌性的意義也成為熊本「火之國」的由來。 中岳的破火山口*幅員遼闊,東西寬約18公里、南北長約25公里,為火山噴發後,熔岩冷凝收縮而使中心火山椎塌陷所形成的巨大凹地,在火山石與火山灰組成惡地中心騰騰硫煙從湖水綠的酸性池中向上冒,地貌蠻荒而壯觀。 雖然山頂幾乎寸草不生,山腰的草千里卻有一片綠草如茵,是遊客賞景與散步的熱門地點。 搭乘產交巴士從山麓一路上山,可清晰感受到地貌與植被的變化,山腰的綠意在接近火口處逐漸淡去,最終只剩幾株頑強的小草絕處逢生,從青綠到灰褐,呈現截然不同的視覺對比。 *破火山口又稱火山臼,是由於火山錐頂部在猛烈爆發後,失去地下熔岩的支撐後崩塌而成,是一種火山口。 交通方式🚗 自駕導航至阿蘇山上廣場搭乘產交巴士上山,車費一趟¥700,來回一趟¥1400或導航至阿蘇火山火口避難休憩所停車場(需支付¥...

談談《閃亮的西瓜》|只有當下的青春|什麼是「CODA」?|人生萬歲 Viva la vida與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過客。不管你身在何處,進行著何種跋涉、執著於何種理想,在生命停息之前,你都走在無限風景的旅途中。」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路上 On The Road》 只有當下的青春,轟轟烈烈的偏執與狂傲 那是最好也最壞的世代,走過戰後重建的幾十年,而金融風暴還要三年才會到來,起飛的經濟讓社會洋溢著希望的氛圍,開啟未來席捲全球的韓流的第一代KPOP接連出道,音樂與青春是當代青少年們的全部。 《閃亮的西瓜》裡的CODA少年在與爸爸爭執後,因神祕的樂器行而回到爸爸的青春時代,發現爸爸在成為父親前也曾是少年,更甚是狂傲又魯莽的中二病少年。 就是那一種看了會覺得「啊!這不正是我最討厭的正義笨蛋嗎?總因為不問後果的衝勁而把自己搞進風暴裡的莽撞少年。」 面對聽得到、能說話的爸爸,他發現自己對父母的了解甚少,原來爸爸並非先天失聰,而是在學生時期才意外失聰,而爸爸口口聲聲的初戀也並非媽媽,而是人人景仰的校園女神,為了追女神而組建樂團,骨子裡與自己對音樂有著相同的基因,一樣也被音樂吸引。 他誓言要在過去改變爸爸失聰的未來,並避免父親成功追到女神而最終沒有與媽媽結婚,他走入年輕的父母的生活裡,用自己的方式替年輕的父母解除危機,而直到劇情走入尾聲,恩傑終於了解到父母並非一開始就是父母的模樣,他們也曾跌倒、曾橫衝直撞,也曾有過苦澀的青春,並在意外和悲傷中站起後才終於成為能扛起兩個孩子的大人與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當時作為孩子曾鄙視大人的世故,暗暗決定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卻最終在成長路上成為做事瞻前顧後的大人,曾經的偏執與狂傲在時光的洪水裡被磨去,堅硬的稜角成了平滑的鵝卵石。 時間張牙舞爪,轉瞬之間我們已不再年輕,但誰不是這樣,曾經是少年,橫衝直撞的魯莽看來荒唐,只為了那一句不負青春。 什麼是「CODA」? 《閃亮的西瓜》的主角是一位CODA少年-河恩傑,家庭裡除了自己都是聽障人士,他從小被賦予跟有聲世界溝通與照顧哥哥的責任,也因此比同齡人更加懂事早慧 在追《閃亮的西瓜》的同時,恰好獨立媒體報導者的Podcast推出了針對CODA的訪談,意外的發現,或許《閃亮的西瓜》的靈感來源也是202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樂動心旋律》,同樣是家裡唯一能聽的見聲音的健聽人士,恩傑跟電影的女主角一樣習慣以家人為重,在需要跟外界溝通的時候隨Call隨到,家庭是他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