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2的文章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穿梭林間的太平山蹦蹦車鐵道,串起一代林業故事

論血緣來說算是半個宜蘭人,因為地緣關係更是頻繁地來回雪山隧道,一年到訪宜蘭至少十數次,幾乎走遍了東北角的海岸線與宜蘭市區,但鮮少上山,只偶爾沿著山路開到了英士部落便折返。 這一次上太平山,起因為工作轉換間的待業期,為了一圓幾年前上山狂風暴雨的遺憾,也為搭乘終於復駛的蹦蹦車鐵路。 宜蘭的山,不似我另一半血緣的南投,滿是大山的豪邁,放眼盡是居高臨下的壯闊,倒像是長流的細水,孕育著山林茂密,針葉樹細長的枝幹入天,走在其中便能想像山居歲月的愜意。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太平山,與阿里山相同,其名並非為一座山,而是一處山區的總稱,以海拔1950公尺的林業工作站為核心,範圍涵蓋宜蘭縣大同鄉與南澳鄉,舊稱「Minnao」,中文翻作「眠腦」,在泰雅語中有「森林鬱鬱蒼蒼、欣欣向榮」與「森林資源豐富的地方」之意,而中文的「太平」則取自於「天下太平」,根據《台灣日日新報》1936年的報導由日本主任技師命名。 太平山林場是日治時期重要的林場之一,與阿里山林場、八仙山林場一同被列作台灣三大林場,在日治時期的木材開採量僅次於阿里山林場,直到戰後仍保有豐富的林業資源,並升為木材生產量最高的林場,直至1970年代,林業的砍伐才終於進入尾聲。 太平山的林業,在1982年正式走入歷史,豐沛的森林資源被擬定開發為森林遊樂區,並於1989年正式對外開放,園區內包含多座步道,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聳入天際的林木帶來芬多精,斑駁的林業鐵道描繪出林業歷史。 在還能開墾山林的年代裡,我的外公任職於東和木材,在太平山林場任職,太平山的檜木,供給養育我母親成長的資源。 山上砍伐的木材在深山處以蹦蹦車運送木材,再以流籠的方式運往土場車站,最後轉以鐵路經過三星至羅東。 多年以後,蹦蹦車在林業鐵道修復後轉型為懷舊的觀光列車,而不夠安全的流籠則走入歷史,老照片中,流籠繫有兩條鋼索,一條運送木材下山,另一條則供人員上山,下山與上山的動力都源於木材的重力。 【Info】 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6:00-20:00 周末、例假日、暑假:04:00-20:00 票價 全票:平日NT150、假日NT200 半票:NT100 *學生、軍警、宜蘭縣民、搭乘國光客運前往者、因公撫卹者。 團體票:NT150 優待票:NT10 *65歲長者、3-6歲兒童、小學生校外教學、導遊人員 *身心障礙者與一陪同者、0-2歲兒童、設籍遊

健行去Go Hiking|金瓜石地質公園Jinguashi|依山傍海的無敵海景步道

經過了漫長的春梅、幾乎日日也下雨的五月,六月的第一個豔陽高照,熱烈的太陽一下子將連日的水氣蒸乾,映出明媚的山海景緻。 第一次聽說無敵海景步道是在去年前往 司馬庫斯 的路途中,愛優遊包車的司機邱大哥口中提起,甫聽到步道名稱還以為是某個節目或報導的slogan稱之無敵海景步道,還想追問確切位置,一查才發現真的有地點叫無敵海景步道,就位在金瓜石地質公園內,環著金瓜石山區有多個入口,依山傍水,在陡峭的樓梯上俯視,路的盡頭像是通往太平洋。 金瓜石地質公園位在台102號公路上,就在九份往不厭亭的區間內,雖名作公園但腹地甚廣,園內包含遠方的海、連綿的山巒、翠綠的林蔭,除了天然的風景外也有著舊時採礦業的遺址,最著名的便是本山礦場內整齊排列的石頭陣,大約一個小時可以走完的步道路程,大多是老少咸宜的緩坡,只偶爾有比較陡峭的上坡路。   到達金瓜石地質公園前的途中,有一處觀景台,可以看到夾在山中的基隆嶼 往本山礦場的路,目前正在施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章 A Road Trip| 台2線看海去|從北宜公路山邊開始的東海岸之行 A Road Trip|開在寂寞公路上,走一趟山城水金九。不厭亭、九份、十三層遺址 健行去Go Hiking|龍洞岬灣步道|台2線上的地質教室,跨越3500萬年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