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薦

一起去旅行 With You|南方小羊牧場,漫步在東吉嶼的人間四月天裡|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相關文章收錄於 微笑台灣 - 期間限定島嶼風光,登上澎湖南方四島的東吉嶼,漫步小羊牧場般風景裡 南方四島,一座光聽名字就感覺遠離塵囂的國家公園,從初次聽說開始就深刻印象。 東吉嶼與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位於澎湖群島東南方,設立於2014年,是台灣的第九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二座海洋國家公園,範圍包含四島-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與周邊其他的無人島礁,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尤以瑰麗的海底薰衣草森林-鹿角礁最富盛名。 而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東吉嶼是一座因為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成立與豐富的海底資源而重新進入世人眼界裡的南方小島,距離澎湖本島約50分鐘的船程,是離島中的離島,也是澎湖群島90座島嶼之一 。 難以想像現在人煙稀少的東吉嶼也曾繁極一時,由於距離台南將軍僅有40分鐘的船程,早前作為台南與澎湖間的中繼站而繁榮,小小的島上就有幾千位的居民,因為往來商貿,在當時被稱作「小上海」,然隨著科技發達,往返台南與澎湖間已不再需要中繼點,東吉也隨之漸漸蕭條,如今還留在東吉生活的人約莫只有25人,扣除國家公園駐紮的各級公務人員僅有不到十個原生的島民留在這裡生活。 在羊比人多的東吉嶼,這裡的島主是羊 春風吹拂的四月初,東北季風不再凜冽,東吉嶼正值羊生產的季節,走在東吉嶼環島的步道上,常見大羊帶著小羊吃草的場景,小羊亦步亦趨的跟著大羊,他們擁有一座島與一大片草原,是羊群裡的富二代。 羊群漫步在島嶼的山坡地,怡然自得的模樣,像半速播放的懷舊電影,枯黃的野草、湛藍的海、好似歲月停滯般的遺世感,與匆匆途經的遊客形成對比。 【Info】 東吉嶼 地點: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 交通資訊: 南海遊客中心搭乘往東吉嶼的船隻 推薦行程: 南方四島+藍洞+七美島一日遊 不只是歲月靜好 到東吉嶼的那天,東吉嶼洋溢著歲月靜好的氛圍,港口少少幾戶人家、羊群漫步的山坡、矗立在山頭的燈塔與一幢屋房、公務人員駐紮的公務機關、只有護理師沒有醫生的衛生所,柔和靜謐的篇幅一幀幀,像童話裡才有的風景。 「澎湖的治安很好,這裡的警察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牌、釣魚、抓觀光客沒戴安全帽。」在東吉嶼的導覽中,導覽員這樣說。 那時,我隔壁站了一對大約中年夫妻,太太看著丈夫笑著說:「很適合你欸。」。 然這樣風和日麗的風景同東吉嶼只開放4-10月初入島的觀光行程都是期間限定,離海小島的日子看似愜意美妙,但那僅僅是在溫暖的季節,當入冬的東

Drama 戲劇|《火神的眼淚》|現實總是骨感|The Real Life Heroes,歡迎來當打火英雄。Fireman!


(圖:火神的眼淚劇照)

都說初生之犢不畏虎,誰也曾經保持著滿腔熱情踏入社會,卻一次次被現實所累。

我們曾天真地相信所有善意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可理想往往會輸給現實。

同安分隊

大員市的同安分隊,聽起來像亀有公園前派出所,充滿在地感。

這裡聚集了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因為各種不同地原因而當上消防員,或許消防員未必是他們原來的第一志願.但他們懷抱熱情、盡忠職守,在每一次的救護及救援任務中盡全力搶救每一個想要活下去的人。


同安分隊中的大學長邱漢成,沉穩內斂、性格靦腆,在分隊裡他是僅次於分隊長與小隊長的領導者,總能給予學弟妹適當的鼓勵與建議。
私下的他是愛妻愛家的暖男,但因為工作的緣故經常錯過家裡的重要時刻,也因此陷入工作與家庭的兩難中。


小太陽張志遠,個性爽朗、總是掛著陽光的笑容,不時會開一些小玩笑,對工作充滿熱忱,極力想救下每個渴望活下去的人。
志遠的手上掛有一個數字手環,數字隨著他救援的人數變動,那可能是他對自己的要求與贖罪。

同安女俠徐子伶,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在媽媽的情緒勒索下長大,性格堅毅細膩,有著不輸給任何男生的氣魄與行動力。

正義感十足的林義陽,在武俠小說中大概是劫富濟貧的義賊,為了做對的事,他可以衝撞體制、不屈於權勢,他脾氣火爆、敢怒敢言,但不時也有非常溫柔的一面。

自稱「同安第一帥」的簡冠忠,經常與志遠鬥嘴,是同安分隊中帶衰的「鳳梨王」,但阿忠出現的場景大多充滿歡樂,是劇裡沉重氣氛的調劑。


同安分隊的菜鳥學弟,嘉軒與小高。
兩個學弟的個性迥異,嘉軒木訥憨厚,而小高像是身邊常見的大學男生,打遊戲、說些垃圾話,還是個大胃王。
故事裡,兩人的戲份不太多,大多是支援的角色,但透過一次次刁民的無理要求,能從兩個學弟的演繹中看出新人被現實一點點磨耗熱情的一面。

都說初生之犢不畏虎,誰也曾經保持著滿腔熱情踏入社會,卻一次次被現實所累。

理想與現實,救人是一種使命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我們曾天真地相信所有善意都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可理想往往會輸給現實。

《火神的眼淚》的眼淚讓我對消防體系有了初步的認識,劇情中有很多現實的無奈,無知且無理的刁民、賣弄關係的財團、作秀的政客、不講情面的體制。

除了戲劇本身,導演蔡銀娟在Podcast中也邀請到許多消防從業人員、消防員眷屬以及受過消防協助的民眾分享自身經歷,訪談中多次提及民眾獲救後的感謝是第一線人員最直接的鼓勵,也說到面對惡作劇電話與非緊急事故報案的無奈,怕因此就少救了一個生命。

比對被採訪者的言談,不難發現其實同安分隊的隊員們就是現實消防員的縮影,他們是有血有肉的一般人,不是有超能力的英雄,他們有家庭、有朋友、有情人。

他們對衝鋒陷陣的工作,抱著使命感、懷抱打火魂,偶爾也得面對家人的擔心與不諒解,像邱sir的家庭、志遠的父母與子伶的母親也都勸他們換一個工作,因此多數消防員習慣報喜不報憂,不言工作的危險性,也有人始終謊稱自己是內勤。

導演分享:靈感來源

導演在一篇訪談中提及《火神的眼淚》最初的靈感來源是網路平台報導者的一系列報導,剛好在看到《火神的眼淚》後去了解相關新聞時,最震撼我的也是一篇來自報導者的《新屋大火周年-只要有一張骨牌沒倒下》,其中提及的內容,與故事中的許多細節相呼應,如無線電通訊不良、動線混亂、救命鑰匙、菜鳥訓練不足、隊員混編還有火災時企業主財務問題、關說安檢放水…等。

因為地緣的關係,大學時對於那場大火印象深刻,但沒過多久便漸漸淡忘,直到多年以後輾轉聽說,這個與當時正在中壢唸書的我們距離不遠的大火,罹難的消防員裡,有曾經的高中同校生。

我一時失語,才後知後覺的發現那一年在火場中罹難的消防員,許多年紀尚小,與當時還在唸書的我們同齡,甚至再小一點,當我們仍在煩惱著畢業學分,他們已作為菜鳥消防員,出生入死。

另一篇訪問新屋保齡球館大火倖存者的報導-《那一夜,從地獄回來報信的人》,則提及他與罹難的同梯弟兄私下的生活,就像是幾個大男孩一樣打打鬧鬧。

報導中還提及菜鳥第一次進火場,是有所期待的,他們期望能成長、期待能救人,這也是一種使命感。

只希望透過《火神的眼淚》的劇情渲染下,能讓更多人理解第一線人員的處境與困難。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FB:在劇的最後,國勝學長參與的遊行、子伶推廣的改革的真實情況


這工作是有意義的,它有時候不只是救一個人,而是救整個家庭。



我們是消防員,不是法官更不是上帝 我們的職責就是好好地把傷兵患送到醫院,不是嗎?

捕蜂捉蛇本來就不是你們的工作,而且你們局長早就宣布這件事回歸農業局了。
你們跟我們醫護人員一樣,辛辛苦苦照顧別人,一天到晚被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