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薦

一起去旅行 With You|南方小羊牧場,漫步在東吉嶼的人間四月天裡|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相關文章收錄於 微笑台灣 - 期間限定島嶼風光,登上澎湖南方四島的東吉嶼,漫步小羊牧場般風景裡 南方四島,一座光聽名字就感覺遠離塵囂的國家公園,從初次聽說開始就深刻印象。 東吉嶼與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位於澎湖群島東南方,設立於2014年,是台灣的第九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二座海洋國家公園,範圍包含四島-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與周邊其他的無人島礁,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尤以瑰麗的海底薰衣草森林-鹿角礁最富盛名。 而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東吉嶼是一座因為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成立與豐富的海底資源而重新進入世人眼界裡的南方小島,距離澎湖本島約50分鐘的船程,是離島中的離島,也是澎湖群島90座島嶼之一 。 難以想像現在人煙稀少的東吉嶼也曾繁極一時,由於距離台南將軍僅有40分鐘的船程,早前作為台南與澎湖間的中繼站而繁榮,小小的島上就有幾千位的居民,因為往來商貿,在當時被稱作「小上海」,然隨著科技發達,往返台南與澎湖間已不再需要中繼點,東吉也隨之漸漸蕭條,如今還留在東吉生活的人約莫只有25人,扣除國家公園駐紮的各級公務人員僅有不到十個原生的島民留在這裡生活。 在羊比人多的東吉嶼,這裡的島主是羊 春風吹拂的四月初,東北季風不再凜冽,東吉嶼正值羊生產的季節,走在東吉嶼環島的步道上,常見大羊帶著小羊吃草的場景,小羊亦步亦趨的跟著大羊,他們擁有一座島與一大片草原,是羊群裡的富二代。 羊群漫步在島嶼的山坡地,怡然自得的模樣,像半速播放的懷舊電影,枯黃的野草、湛藍的海、好似歲月停滯般的遺世感,與匆匆途經的遊客形成對比。 【Info】 東吉嶼 地點: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 交通資訊: 南海遊客中心搭乘往東吉嶼的船隻 推薦行程: 南方四島+藍洞+七美島一日遊 不只是歲月靜好 到東吉嶼的那天,東吉嶼洋溢著歲月靜好的氛圍,港口少少幾戶人家、羊群漫步的山坡、矗立在山頭的燈塔與一幢屋房、公務人員駐紮的公務機關、只有護理師沒有醫生的衛生所,柔和靜謐的篇幅一幀幀,像童話裡才有的風景。 「澎湖的治安很好,這裡的警察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牌、釣魚、抓觀光客沒戴安全帽。」在東吉嶼的導覽中,導覽員這樣說。 那時,我隔壁站了一對大約中年夫妻,太太看著丈夫笑著說:「很適合你欸。」。 然這樣風和日麗的風景同東吉嶼只開放4-10月初入島的觀光行程都是期間限定,離海小島的日子看似愜意美妙,但那僅僅是在溫暖的季節,當入冬的東

部落旅行Tribe Trip|走進上帝的部落|拜訪神秘黑森林,司馬庫斯巨木林步道


司馬庫斯巨木林

司馬庫斯巨木林步道全長5公里到神木園,整趟步道來回全長10多公里,步道算平緩好走,急升與急降的段落不多,途中有溪流、竹林、山谷與小瀑布。

步道尾巴的神木園為環狀,主要有9棵神木,最著名的9號神木年約2500年,名作YAYA神木,象徵著神木像母親一般守護著部落。



司馬庫斯著名的櫻花林,在入夏的五月初長出櫻花果,邱大哥摘了兩顆給我跟M嘗一嘗,小小的櫻花果沒什麼果肉,暗紅的果實在嘴裡化作一陣酸,神秘又特別的滋味。







巨木登山步道一公里處附近的味道溪,其名源自於捕獵活動,在還沒有冰箱的時代,冰涼的溪水便是絕佳的冷藏庫,在捕獵到獵物後,為避免肉類腐壞,族人會將獵物置於溪水中冷藏,久而久之溪水中便飄散著淡淡的血腥味,故後來被稱作味道溪。









我與M在步道途中遇上了很多可愛的山友,有全家踏青的、也有父母帶著小孩散步的,擦肩而過時,彼此互道早安午安,溫暖而友善。

「等等是上坡,我們又要還債了。」看著微微上升的路線,走在前面的我說。

回程途中,我與M在每一個上坡與下坡,互相打趣著上坡是還剛剛來時的債務,而下坡是去程辛苦才能回收的利息。

後來,我們遇上可愛的一家人,父母各自抱著兩個小孩,爸爸打趣著懷中的孩子比當兵時的全裝還要沉重,媽媽懷中的女兒用圓滾滾看著走在後面的我們。

「我們原本只想走1公里的,沒想到走到了3.5公里。主要是這孩子又不肯自己走。」我們上前招呼時,抱著女兒的媽媽笑著說,指了指爸爸懷中的小男孩,話語中洋溢著幸福與無奈。













當我們扛著沉重的水蜜桃露走在遊客中心回停車場的上坡路上,偶然遇上了一個可愛的畫面。

那時是交通管制剛開的下午4點多,托兒所的孩子們剛放學,迦南木屋前有個孩子屁顛屁顛地跑著,聽見爸爸的叫喚便轉往爸爸的方向跑了跑,然後跳上電動車,從頭到尾都笑得非常可愛,看著便感受到這是這年紀的孩子獨有的天真與單純。

當M的朋友A說:「村子裡有一種簡單的幸福的感覺,像是烏托邦。」,我第一個就想到離開前看到得這個畫面。


路上聊聊天

偏鄉醫療

雖然部落資源隨著觀光的發展而開始漸有起色,部落裡生活的面貌也顯得朝氣蓬勃,但醫療資源還是一個大問題。

部落內僅有一間如保健室般的醫療站,若是小病,可以吃成藥或是族人接送下山,但若遇上了需要救護車的情形,來回便需耗時多時與一路顛簸才能到達山下的醫院。

下山時,我們恰巧遇上一輛救護車,不知是要去鎮西堡或者司馬庫斯聚落。

「這救護車是山下來得嗎?要多久?」我問接送我們的邱大哥。

「來回大概要五小時吧。」邱大哥說。

最近在看《火神的眼淚》,第三集的最後提及偏鄉救護,讓我想到曾經在新聞上看到台東有條100多公里也沒有醫院的路,生病或受傷的人常常是在送醫的路途中就走了。

偏鄉的醫療似乎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關於「攻城獅」

下山的時候,邱大哥還與我們聊起包車工作中遇到過的人事物,無意間提到他曾在司馬庫斯遇到攻城獅團隊。

「我喜歡他們。」我說,興奮地秀出我的背蓋上的攻城獅Logo。

「原來你有在看籃球。」邱大哥笑了笑,繼續說:「他們來得那天司馬庫斯的孩子看起來都心花怒放的,我隨便問了一個妹妹,她說學校來了兩個很帥的球員。」

後來,我與我弟分享起這件事,一邊念著台灣果然很小,一邊討論著地區性的球隊深耕在地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