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推薦

九州漫遊 Walk in Kyushu|高千穗 Takachiho|神明遺落山谷的綠寶石,高千穗峽與高千穗神社

最近的文章

A Topic|不會飛的小笨鳥|鴞鸚鵡的生存危機與復育計劃

(圖出自: Kākāpō Recovery ) 世界上第二醜的動物,醜萌代表「鴞鸚鵡」 鴞鸚鵡,毛利語叫Kākāpō,意指「夜鸚鵡」,是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神話裡常見的鳥種,隸屬鴞鸚鵡屬、鴞鸚鵡種,是瀕臨絕種的紐西蘭特有種,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並且是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預估壽命可達60~90年,外表為苔綠色羽毛夾雜黑色斑點、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白色灰的大喙、短腿大腳,雖然不會飛卻與棲息地有著相襯的保護色,成鳥體型肥大圓潤、重量可達3-4公斤以上,醜萌的外型在2012年的時候被由英國生物學家Simon Watt成立的醜陋動物保護協會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舉辦的投票中選作世界上最醜的生物第二名。 (圖出自: Kākāpō Recovery ) 不會飛的小笨鳥,鴞鸚鵡的生存危機與復育計劃 鴞鸚鵡於史前時期就定居於紐西蘭,由於沒有天敵與獵食者且物饒豐盛,在優越環境下養尊處優地渡過數世紀,並因此違反了物競天擇的進化論,反倒是失去了飛行能力,然而隨著人類移居與殖民者帶來的外來種的侵入,鴞鸚鵡絕對宜居的理想地被破壞,長年過著優渥生活的鴞鸚鵡一下子面臨生存危機,再加之鴞鸚鵡不如一般鳥類般交配頻繁,繁衍的頻率是幾年一次並只在陸均松果實纍纍的年份才進行交配與繁衍,因此鴞鸚鵡在面對考驗毫無抵抗力的情況下數量急劇下降,上個世紀的1900年代僅剩不到百隻並被列作瀕危物種。 對鴞鸚鵡的保育從1890年代開始,保育員將鴞鸚鵡移往當時屬於自然保育區的雷索盧申島Resolution Island,鴞鸚鵡在理想鄉安逸的生活了幾年直到外來者白貂的隔海侵襲,往後的幾年鴞鸚鵡皆在保育移居與外來者侵入的循環裡渡過,保育成效未顯現,鴞鸚鵡數量還持續下降並一度被認為已功能性絕跡,直至1980年代正式實行全國性的復育計劃,鴞鸚鵡被再次移往沒有補食者的茂伊島Maud Island、科德菲什島Codfish island、小巴里爾島Little Barrier Island、瑪娜島Mana Island並得到嚴密監管,但由於鼠輩橫行與監管不易小巴里爾島Little Barrier Island、瑪娜島Mana Island隨後被喬基島Chalky Island與安克島Anchor Island取代,在這些紐西蘭外海的偏遠小島上的保育基地裡,鴞鸚鵡產卵與復育的數量被...

沖繩快閃 Okinawa Flash Trip|波上宮|崖上的琉球八社之首

一個人旅行的日子,想走想停都隨自己心意… 沖繩文化王國的太鼓秀結束時間是11點整,我在人群消散後的緩慢移動,晃著晃著又晃回民俗文化村,饒有興致的看一起旅行的學生叨叨嚷嚷,半個小時的時光很快,一轉眼便從游刃有餘間拖了些時間,我急匆匆嚷嚷奔赴出口,趕上11點半由玉泉洞發車回那霸的83路公車,下一站是到位在那霸市區的波上宮買個著名的紅型守,這種紅型守由沖繩傳統紅型染Bingata製成,是沖繩傳統特色的染布方式。 紅型染Bingata|屬於琉球王國貴族的沖繩傳統技藝 紅型染Bingta起源可以追溯到 15 世紀中葉,在古時是專屬王室及士大夫階級的染布方式,名字中的「紅」代表繽紛的色彩而「型」則代表染色時所使用的型紙,在型紙上塗繪顏料染色,描繪出色彩繽紛且圖案俏麗的染布。 波上宮|崖上的琉球八社之首 座落在那霸海岸邊懸崖上的波上宮,名字指的是「海浪之上」,一直讓我想到宮崎駿先生的動畫作品《崖上的波妞》,神社的形象化一下子變成可愛的海精靈,但真正的波上宮是沖繩地區琉球八社最上位的總鎮守,在明治時代的舊社格為官幣小社,侍奉開天神伊美那邪(伊奘冉尊)、熊野信仰中的速玉男尊與事解男尊,鄰著波之上海灘、能望見港口,是沖繩討海人祈福大漁豐收的守護神,在王國時期以「當國第一的神社」而受到尊崇。 琉球王國時期的波上宮與沖繩島上大大小小的遺址一樣,在二戰期間的沖繩島戰役被燒毀,並在戰後的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始從正殿、社務所開始重建,而後於昭和三十六(1965年)年重建其正殿,而直至平成五年(1993年)才終於完成其餘部位的重建而以如今的姿態迎接來者。 波上宮的門面是與沖繩風格相符的亮紅色,紅橙的圓柱與屋瓦給人一種俏麗可愛的形象,至於波上宮與海岸、斷崖相襯的絕佳景色則要在海岸線外的那霸西道路的人行道上才可一覽其廬山真面目。 交通方式 🚗 自駕導航至波上宮,若想搭乘大眾運輸,可以搭乘單軌列車到旭橋站徒步15分鐘到達,或搭乘巴士2/5/15/45路公車至西武門站 可透過APP "Japan Transit Planner"提前查詢想搭乘的班次與時間。 一幀偶然的日常風景|七五三節 每年國曆的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節,日本人會帶著三歲的男孩女孩、五歲的男孩、七歲的女孩到神社參拜、祈福。 到波上宮的那天,或許是時間很接近七五三節,偶然遇上了著裝正式的父母帶著身穿和服的小女...

沖繩快閃 Okinawa Flash Trip|世界文化遺產|首里城復興中,富麗堂皇的朱紅色城堡與琉球王國歷史遺址

沖繩行第二天的開始是個雨日,前一晚沖繩北邊的大雨警報在深夜響起,而那霸也整個上午都籠罩在大雨滂沱下,為了避雨同時不浪費旅行的時光,我帶著父母躲進歌町站附近的San-A Naha Main Place逛街,逛完了便買了杯Starbucks的Chai Latte,在看得到戶外的地方坐下來等雨停,不疾不徐,畢竟當天排定的行程也只有一個,是到10多分鐘車程的首里城公園散步,看一看復興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首里城復興中,富麗堂皇的朱紅色城堡與琉球王國歷史遺址 琉球王國是治理沖繩的古王國,從1429年統一後的第一尚氏王朝到1879年沖繩設縣、末代琉球國王尚泰與其子奉日本天皇之命移居東京,橫亙沖繩地區450年的歷史,三山割據時代與琉球王國治理期間的城牆遺址散落在沖繩本島各地,這些融合中國及日本建築特色與石砌技巧的遺址,以『琉球王國城跡及相關遺產群』為名,於千禧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 首里城建於13世紀末的三山時代,並於琉球王國初代國王尚巴志一統沖繩後作為琉球王國的城都直至王國滅亡,與舊時代的眾多古城一樣座落在易守難攻的山丘上,舊時的琉球人稱城堡為「御城」,在琉球語中意指石塊圈圍之地,如同蜿蜒在山腰上包圍著首里城的石牆隨著山線跌宕起伏。 首里城的主殿配色為象徵尊貴的朱紅色,屋頂砌著沖繩傳統建築的紅瓦,以正殿、南殿、北殿與奉神門圍成方型的御庭,整年間大大小小的活動會在御庭中舉行,御庭中方格花瓦的地磚以呈現不同顏色的排列,是王國時期不同官位官人站立排列的劃分,到正殿前會途經好幾個門,包含守禮門、,可惜的是原來的首里城在歷經多次火災與二戰的摧殘中毀損,於1992年復興的正殿也在2019年的一場火災中損毀,預計要2025年才會修復完成,現在造訪首里城,看不到富麗堂皇的朱紅色主殿,但能見到首里城復興工程與火災中損毀的紅色磚瓦與龍雕展示,木棧架高的空間可以一覽城牆與街市,也算是復興期間限定的風景。 INFO 營業時間:08:00-18:30 票價:大人400¥、高中生300¥、中小學生160¥ (6歲以下免付費) 官網: 首里城公園 交通方式 🚗 自駕導航至首里城,若想搭乘大眾運輸,可以搭乘單軌列車到首里站徒步10分鐘到達,轉搭7路或8路公車至首里城南口。 可透過APP "Japan Transit Planner"提前查詢想搭乘的班次與時間。 其他文章 沖繩快閃 Oki...

沖繩快閃 Okinawa Flash Trip|地底世界玉泉洞,30萬年歲月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傳統舞蹈SUPER EISA太鼓秀

隨著閱歷增長越來越習慣的一個人旅行的日子,尤其是在日本這樣的地方,安全不是太大的問題,輕易地就能說服家人給我獨旅的空間。 快閃沖繩的最後一天,是久違的獨旅時光,我起了個早,退掉了只睡一夜的一格膠囊的Hostel,趕在前一天買的單軌列車一日乘車券還未到期前搭上單軌前往旭橋的那霸巴士總站,預計是搭上08:40的54路公車往玉泉洞,再順道去觀賞M推薦的SUPER EISA太鼓秀。 玉泉洞作為沖繩的知名景點,與那些遠的要命的到達的地方相比,不用千里迢迢也能輕鬆抵達,只要從那霸巴士總站搭上54或83路公車,在不塞車的情況下不用一小時可達,對於不熟悉路況的獨旅人來說也是輕鬆寫意。 並且周末的54路公車,乘客大多是目的地相同的遊客,不用擔心會錯過站,不多不少剛好有位置可坐,微雨的天氣在靠近目的地前轉晴,從一早就很順利的旅程讓我確信快閃是正確的決定。 玉泉洞|地底世界,30萬年歲月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 鐘乳洞是石灰岩層長期受到地下水溶蝕並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鐘乳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積物所形成的洞穴,由雨水與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化學反應產生的碳酸呈現弱酸性,沿著地表流過石灰岩層使岩層溶解產生Ca2+與HCO3-,因到達洞穴後CO2濃度下降,生成的Ca2+與HCO3-產生逆反應,於洞穴頂部產生碳酸鈣沉積物並經過經年累月的堆疊生成鐘乳石*,鐘乳石生長的幅度約是每年1mm,一座鐘乳石洞的成型,可以說是一種出自於自然之手、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 位於沖繩文化王國的玉泉洞是沖繩地區600多處鐘乳石洞中最大的洞穴,歷經30萬年的歲月洗練,遍佈洞穴內的鐘乳石有數萬株,全長5000公尺的玉泉洞目前開放參觀的長度是890公尺,全程步道平緩僅路面略濕滑,行走時僅需注意腳步、小心行走,並無太大難度。 地底世界的壯麗讓人驚嘆,可惜的是玉泉洞這樣的知名大景,從早到晚都充滿人,同時也就少了一點地底世界的神祕感。 *鐘乳石生成的化學反應為三步驟:    a.地表的雨水與土壤中二氧化碳:         H2O + CO2 → H2CO3     b.碳酸穿過石灰岩層:         CaCO3 + H2CO3 → Ca2+ + 2 HCO3−      c.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