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推薦

一起去旅行 With You|南方小羊牧場,漫步在東吉嶼的人間四月天裡|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相關文章收錄於 微笑台灣 - 期間限定島嶼風光,登上澎湖南方四島的東吉嶼,漫步小羊牧場般風景裡 南方四島,一座光聽名字就感覺遠離塵囂的國家公園,從初次聽說開始就深刻印象。 東吉嶼與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南方四島國家公園位於澎湖群島東南方,設立於2014年,是台灣的第九座國家公園,也是第二座海洋國家公園,範圍包含四島-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與周邊其他的無人島礁,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尤以瑰麗的海底薰衣草森林-鹿角礁最富盛名。 而國家公園內最大的東吉嶼是一座因為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成立與豐富的海底資源而重新進入世人眼界裡的南方小島,距離澎湖本島約50分鐘的船程,是離島中的離島,也是澎湖群島90座島嶼之一 。 難以想像現在人煙稀少的東吉嶼也曾繁極一時,由於距離台南將軍僅有40分鐘的船程,早前作為台南與澎湖間的中繼站而繁榮,小小的島上就有幾千位的居民,因為往來商貿,在當時被稱作「小上海」,然隨著科技發達,往返台南與澎湖間已不再需要中繼點,東吉也隨之漸漸蕭條,如今還留在東吉生活的人約莫只有25人,扣除國家公園駐紮的各級公務人員僅有不到十個原生的島民留在這裡生活。 在羊比人多的東吉嶼,這裡的島主是羊 春風吹拂的四月初,東北季風不再凜冽,東吉嶼正值羊生產的季節,走在東吉嶼環島的步道上,常見大羊帶著小羊吃草的場景,小羊亦步亦趨的跟著大羊,他們擁有一座島與一大片草原,是羊群裡的富二代。 羊群漫步在島嶼的山坡地,怡然自得的模樣,像半速播放的懷舊電影,枯黃的野草、湛藍的海、好似歲月停滯般的遺世感,與匆匆途經的遊客形成對比。 【Info】 東吉嶼 地點:澎湖縣望安鄉東吉村 交通資訊: 南海遊客中心搭乘往東吉嶼的船隻 推薦行程: 南方四島+藍洞+七美島一日遊 不只是歲月靜好 到東吉嶼的那天,東吉嶼洋溢著歲月靜好的氛圍,港口少少幾戶人家、羊群漫步的山坡、矗立在山頭的燈塔與一幢屋房、公務人員駐紮的公務機關、只有護理師沒有醫生的衛生所,柔和靜謐的篇幅一幀幀,像童話裡才有的風景。 「澎湖的治安很好,這裡的警察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牌、釣魚、抓觀光客沒戴安全帽。」在東吉嶼的導覽中,導覽員這樣說。 那時,我隔壁站了一對大約中年夫妻,太太看著丈夫笑著說:「很適合你欸。」。 然這樣風和日麗的風景同東吉嶼只開放4-10月初入島的觀光行程都是期間限定,離海小島的日子看似愜意美妙,但那僅僅是在溫暖的季節,當入冬的東

釜山這座城 The Busan City|梵魚寺 범어사,一片寧靜之地與一件文化衝擊

到梵魚寺那天起得特別早,先晃到日租公寓旁的銀杏路上拍了會街景。

銀杏沒黃,但早晨未醒的西面有幾分蒼涼的美感,百貨公司還關著大門、星巴克也才剛要開始營業,徹夜狂歡的年輕人頂著萬聖節派對的妝容正準備要回家。


梵魚寺 범어사,一片寧靜之地

梵魚寺位於金井山東邊的山腰,建於西元678年(文武王18年),為嶺南三大寺廟之一,原建築於壬辰倭亂時幾乎被毀,現在的建築則為1713年復建。

梵魚寺雖位於山腰,但釜山的交通便利,從西面站到梵魚寺也只要搭車地鐵1號線到底站的老圃站再轉搭90號公車,大約40分鐘的車程,很適週末踏青。

其名字的由來有點可愛,出自於《東國與地勝覽》記載,為一條閃著金光的魚從天而降至井中玩耍,故得名金井山與梵魚寺。

*嶺南地方:烏嶺以南的慶尚北道、慶尚南道、釜山、大邱和蔚山。

Info:https://eng.templestay.com/temple_info.asp?t_id=beomeosa

秋日的梵魚寺最美,近看遠看都是一片橙紅的楓葉色,偶爾點綴幾株黃澄澄的銀杏。
可惜今年秋天來得晚,10月底了還不見滿山楓紅。



大雄殿是梵魚寺的主殿,寺廟的尋常風景是信徒們參拜的模樣。








金剛庵並非梵魚寺登山路線中的主線,得拐一個彎才會到,也因此人煙稀少。
佛寺緊閉的大門裡傳來陣陣誦經聲,還有暖暖的陽光曬著,很是舒服。

梵魚寺的後山連接金井山城北門,若是努力一些,約一個小時能到達。

因為在網路上搜索了金井山城的資料,在登上後山的過程中就非常想要到那裡瞧瞧,看看韓國最大山城的歷史痕跡,但在評估自己的體力與下午的行程後,我們選擇了在金剛庵折返。

之後的一整個下午,我都還惦記著沒能爬上金井山城。



無所不在的ㄎㄧㄤ

這次旅行,像是把在台灣的ㄎㄧㄤ也帶到了釜山,發生了些趣事。

離開梵魚寺後,我們搭上90路公車要回到地鐵站,一上車我就開始放空滑手機,時不時也看一下窗外的風景,無意識地收起了T-money,也沒注意收到了哪裡,到要下車時一時間竟找不到T-money,因為實在是找得太久,公車停靠的馬路也小,司機也只好關上了門繼續往前。

於是、我陷入了找不到交通卡也不知道會被載去哪的雙重驚慌裡。所幸在公車往前駛不久後便順利找到了T-money,也恰好公車繞了半圈還再一次路過了下車站附近,司機先生問起我要不要在那裡下車,我便迷迷糊糊的點了頭,心裡想著別被載更遠就好,下了車之後才發現離方才要下車的地方好近。

一件文化衝擊:不能坐的博愛座

到韓國之前就知道韓國人特別重視輩分,也有耳聞我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幾乎不會去坐博愛座,但這個潛規則的嚴格程度,親眼所及還是有些驚訝。

下了90路公車,我們從梵魚寺站搭上地鐵要往西面站,上車時車廂內人不太多,但一般位已經沒有位置,只剩博愛座還有空位,因為剛爬了山,腳還有點痠,還在猶豫著要不要假裝不知者無罪,卻一眼撇見隔壁老先生詫異的眼光,赤裸裸地。
於是我落荒而逃,跑到了隔壁車廂,靠著門邊站著,M無奈之下也只好跟了過來。

幸運的是隔壁有位老先生,眼見我倆跌跌撞撞又沒地方坐,拍了拍自己的朋友,兩個人坐到了博愛座,把一般位讓給了我們。

說是文化衝擊,但其實在短短的旅途中能遇上一座城市的不同面貌,對我來說是件非常幸福的事。

所謂意外、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往後回過頭來看,難保不會是一次難忘的驚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