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間四月天,是一場告別式與一次次的誦經,人生幾何、光陰飛逝,大人不是一開始就是獨當一面的大人,老人也不是一開始就垂垂老矣,誰不想讓時間停留在最純粹的時光,但一去不復返的洪流中,我們都在不停地變化。
只有工作的日子,忙碌但感覺一事無成,而這個四月,於公於私都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過得有幾分恍惚,反倒是有了真實活著的充實感,也終於有了動力在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日子裡搭上公車前往東眼山,讓山林洗淨一刻不能停的心力交瘁。
"通往宇宙最清晰的道路,是穿越一片森林荒野 The clearest way into the Universe is through a forest wilderness."
- 山岳文學家 約翰·繆爾 John Muir -
相對浮萍一般漂泊而短暫的人生,歷經數十、數百年寒暑的山林更亙古,走進山林,在巨木參天的庇蔭下沉澱,讓人更接近生命的本質。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聆聽山林呢喃,與自然來場對話,留下的不僅是腳印,還有心中的平靜與感動。
隸屬於林務局管轄的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名字來自於泰雅族語「Rgyax Tongan」,因山形如橫陳的少女向東望而取音譯名「東眼」,立於雪山山脈的尾端,離大溪市區大約1小時車程,在交通上還算便捷,是不用千里迢迢也能親近的山林。
東眼山海拔約1212公尺,猶如一位靜默的守望者,走進東眼山便走入一片林蔭盎然,筆直的柳杉林挺立如矛,空氣中瀰漫著濕潤而清新的芬多精氣息,天氣好時霞光灑落襯出樹影斑駁,更多的時候煙霧繚繞,加幾分雲深不知處的神秘感。
參天的柳杉林實則並非東眼山的原生植被,而是在日治後期的「森林經營計畫」與戰後林業興盛時期推動為求經濟目的與水土保持而種植的人工林,然雖然高聳入天的柳杉帶來實質的經濟效益並在美觀上更加整齊,但單一的植被仍對原生種動植物造成威脅並使生物多樣性下降,直至1980年代末林業禁伐,東眼山被列入國家森林遊樂區,在轉型為生態教育與休閒用途後,原生植被在保育與自然演替下重生,形成如今原生種與人工柳杉林共生的蜿蜒林道,臺灣杉、日本柳杉、青剛櫟、臺灣杜鵑及天然闊葉林還有與森林共生的野兔、山羌、五色鳥、畫眉、山雀…,都是屬於東眼山的生物多樣性。
【Info】
開放時間
周一-周五:08:00-17:00
周末、例假日:07:00-17:00
交通方式🚗
地址:桃園市復興區成福路600號
開車導航東眼山森林遊樂區,沿台7線往復興轉縣道119線到達東眼山森林遊樂區。
若要搭乘大眾運輸,可由中壢火車站搭5098路公車往大溪客運總站,在總站搭乘固定時間出發的台灣好行506公車至底站,路程由大溪算起大約是一個小時,與自行行車時間差不上太多。
拜訪森林,走進東眼山
從購票處往上,通往停車場的路上,有幾條橫切景觀步道的小徑,小徑人煙稀少,輕而易舉就能擁有一整片森林。
景觀步道是東眼山列名中最低難度的步道,僅370公尺,也是從遊客中心通往自導式步道與森林知性步道必經之路,沿途同樣風景秀麗,若只想吸吸芬多精而不想長途跋涉,可以在景觀步道找一張桌子,在森林中來場野餐。
森林知性步道|漫步在林蔭小徑,探訪人工柳杉林與林業歷史
走在東眼山山腰的森林知性步道,全程約兩公里,步道平緩而鮮有劇烈起伏,沿途林木細長筆直,大多是20世紀初人工種植的柳杉木,數十年歷史的柳杉已參天但仍未有歲月洗煉的粗壯年輪,倒是百年的林業史被揉進了森林裡,穿過微光灑落的林蔭小徑,在步道的尾端還留有禁伐令前林業發展的痕跡,運載木材的集材索道、木馬道、台車與集材機,這座遠離塵囂的山林,曾經是林班工人留著汗水、兢兢業業的工作場所。
而如今,在自導式步道通往東眼山三角點的路上,由林務局與淡江大學建築系師生組成「森林木十人」合作、以疏伐木為材打造融合山林的藝術作品,取之於林用之於林,體現了與山林共生的願景。
*疏伐木:因人工林樹木的樹距較密,須定期將部分樹木伐除,以維持足夠樹木獲取陽光與樹根擴展的間距,讓森林生長得比較理想。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