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九州漫遊 Walk in Kyushu|民以食為天|在特色美食眾多的日本九州也許一日超過三餐


我喜歡九州不緊不慢的生活感,在初夏的午後讓人昏昏欲睡的暖陽、思考要吃什麼的晚餐日常還有每晚Sunny Mart的熟食與酒。

九州行的一日三餐,從午餐開始到宵夜,毫無規劃的我們在福岡街頭兜兜轉轉,也是品嚐到許多道地美食。

九州特色料理

源自於九州的特色料理百百種,像是來自福岡的博多拉麵、牛腸鍋、水炊鍋、明太子料理或者來自熊本的馬肉、赤肉丼與來自宮崎的地雞料理、宮崎牛、南蠻雞,都是造訪九州時不可錯過的特色料理。

博多牛腸鍋 一鷹 (博多もつ鍋 いちたか) 

到福岡的第一餐就是牛腸鍋,原先預計在福岡機場用餐,沒想福岡機場內的餐廳都聚集在距離國際線需要搭乘接駁的國內線,而接駁停留的地點便是地鐵入口,於是我們放棄原訂計畫,拖著行李先到一站外的東比惠車站的APA Hotel Check In,再散步到博多站覓食,並偶然地瞧見了博多もつ鍋 いちたか,店內傳來週六夜裡歡愉的聊天聲,詢問了一下確認不會等太久,便決定了福岡的第一餐就吃牛腸鍋。

博多もつ鍋 いちたか的牛腸鍋是味噌口味,湯底濃郁油香,牛腸Q彈鹹香,豆腐與蔬菜吸飽湯的精華,但由味噌對於平常吃的比較清淡的我們來說稍鹹,剛入口時的美味感吃到後來有些膩口,更適合再點幾杯酒精飲料中和鹹味。

福岡必吃鄉土料理「博多牛腸鍋」,一款將肥美Q彈的牛腸、豆腐與大量的高麗菜和韭菜搭配辣椒與蒜一起燉煮到軟爛的鍋物,湯底大多是味噌或醬油,暖呼呼的火鍋與蛋白質、油脂、蔬菜兼具的豐富配料,是冬天滋補的聖品,其起源於二戰後資源缺乏時期的福岡地區,價格相對低廉的牛雜經常作為食材入料,而當時福岡周邊來自朝鮮的工人將牛腸、韭菜加入醬油燉煮的料理,形成牛腸鍋的雛形,而如今牛腸鍋作為福岡特色的熱門料理,在福岡周邊能見許多立著「もつ鍋 」的招牌,選擇多元。

一間牛腸鍋店除了內臟鍋外,通常還提供明太子與馬肉刺身等九州知名的道地美食,來自熊本的馬肉刺身是當地出名的鄉土料理,馬肉具有低脂肪、低熱量、高蛋白質的特性並富含鐵、鈣與鋅,是款健康的肉品,因為切面如櫻花色也被稱作「櫻肉」,熊本人吃馬肉,相傳源自於第一代藩主加藤清正,在物資缺乏的戰爭時代,加藤清正軍隊在一次遠征朝鮮的途中碰上糧食短缺的困境,便令士兵食用了戰死的馬肉,意想不到的美味讓馬肉成為後來熊本地區著名的特色。



高千穗料理 神樂宿


高千穗一日Tour在高千穗峽邊山腰處的神樂宿的一幢茅草屋裡,有榻榻米鋪的地板,神樂宿提供的餐食是當地有名的高千穗牛御膳,一個組合餐食包含在陶瓷烤盤上滋滋作響的高千穗牛與蔬菜還有蘑菇炊飯、三菜一湯與甜點,配菜中還有同樣是宮崎縣當地知名的南蠻雞肉。

高千穗牛是日本有名的黑毛牛,肉質柔軟好吃,在2007年舉行的和牛奧林匹克比賽中出道,並於在第九回全國和牛能力共進會中獲得內閣總理大臣獎,此獎為全國和牛共進會在審核肉質、肉量、脂肪品質的肉牛類別中的最高獎項,只有在「高千穗地區生產陪育,等級達到A4以上的黑毛和牛」才能被稱作高千穗牛。

而加入塔塔醬佐炸雞的南蠻雞則是源自於宮崎延岡市,餐廳將16世紀時葡萄牙傳入當地的南蠻滯結合宮崎本地的地雞,創造這道中西合璧的經典日本味。

佐餐用的竹筒酒無限續,竹筒在高千穗方言名作「Kappo」,也是高千穗的特產之一,以竹筒熱清酒,竹子的油混酒後散發獨特的酒香,微熱的清酒口感溫順,以竹子盛酒便是高千穗傳統的飲食習俗。



伽哩本舖



門司港著名的燒咖哩是款焗烤咖哩,以熱鐵鍋乘裝熱呼呼的咖哩搭配蛋與香濃的起司以焗烤的方式烹飪,味道濃郁好吃。

傳聞燒咖哩的製作源自於1950年代,一次誤打誤撞,某家咖啡店的店員把剩下的咖哩放進烤爐中調理成奶汁烤菜味,結果意外的美味,也因此有了燒咖哩這道料理。

而後燒咖哩成為門司港必吃的美食,是門司港本地人認證的特色美食,當地甚至有以「成為全國名牌」為目標、聚集周邊焗烤咖哩店舖而成立的「門司港燒咖哩俱樂部」。

魚田 うお田



櫛田神社附近的うお田,是網路上知名的美食店,但只要在開店前半小時先到店門口抽號碼牌,無需排隊就能依抽到的號碼依序進場享用美食。

うお田名氣最大的料理是明太いくら玉子焼丼,將整根明太子(可以加量成兩根)搭配高湯玉子燒與鮭魚卵滿滿當當的撲在熱氣騰騰的白飯上,口感啪滋啪滋的辛香的明太子與鮭魚卵的鹹鮮組合搭配鹹甜的高湯玉子燒,是三倍卵的高蛋白組合。

值得一提的是米飯,在米食之國,熱騰騰的香甜白飯不可或缺,即使是不太喜歡澱粉類食物的人也會滿意的程度。

辛口明太子是腌漬過的鱈魚子,富含蛋白質和 omega-3 脂肪酸,鱈魚子經過醃製與靜置熟成,集鹹香辣為一體,是日本人熱愛的下飯佐料,作為福岡最著名的特產,被生產作許多伴手禮與餐食,如明太子法國麵包、明太子鹹派、明太子仙貝與明太子飯糰等,走在福岡街頭只要稍微觀察一下周邊,不難發現明太子的出境率驚人。

關於辛口明太子的源於眾說紛紜,但無一例外的與韓國相關,明太子為韓國經常食用的明太魚的卵,因地緣關係由當時還是朝鮮的韓國傳至福岡地區,但因為飲食差異初期並不特別受歡迎,而後續再經由在地店家的改良才成為今天日本居家下飯良伴。



天外天拉麵


日式拉麵改良至廣東湯麵,在19世紀初東京淺草的一間中華料理店首次販賣以「拉麵」作為品名的湯麵料理,與當時作為日本麵食主要產品的蕎麥麵與烏龍麵的差別在於加了鹼水增添Q彈的口感,這款中華風味的料理作為拉麵的前身在數十年後的戰後時期幾經改良,因應地方各異的口味衍生出在地化的經典口味。

離開了熊本城,時間剛過飯點,沒吃早餐的我們飢腸轆轆但卻想不到要吃什麼,在熊本車站旁的美食街閒晃時,眼見原本大排長龍的天外天拉麵人潮消耗的差不多,便跟著進入了隊伍的尾巴,天外天拉麵是屬熊本拉麵派系,特色在於以豚骨及雞骨一同熬煮湯頭,調味上會加入大蒜粉提味,也有提供炸好的蒜片給食客自行使用,並使用熊本特有、含水量較低的中粗直面條,味道上比純豚骨的拉麵清爽一些但仍保有豚骨拉麵的濃香。

除了湯頭,放射狀擺放的大份量叉燒也是天外天拉麵的特色品項,炙燒後的叉燒油香,非常美味。

在食量允許的情況下,也能嚐嚐日本人喜歡的拉麵配餃子或飯這種「雙重碳水化合物」吃法。




博多一幸舍拉麵



作為日本料理最具代表性的名物之一,拉麵是日本的庶民美食,也是外國人心目中經典的日本味,在日本各地有各種不同風味與特色,而以豚骨白湯作為特色的博多拉麵源自福岡地區,與札幌拉麵和喜多方拉麵並列為日本三大拉麵。

博多一幸舍拉麵以「元祖泡系」為名,是在高千穗一日Tour的領隊姊姊推薦給我們,其最著名的是白拋拋的泡沫湯底,細致且綿密的泡沫為在羽釜炊煮過的湯底中不停添加新的湯底,並一邊攪拌一邊炊煮的過程中由豬骨中的油脂和水結合乳化所產生,像是咖啡上的奶泡一樣為拉麵增添了視覺與味覺的變化感。

與多數的拉麵店相同,博多一幸舍拉麵可指定麵條的硬度,從「超硬」到「超軟」共5種等級。

到日本必嚐的經典料理

除了九州風味的特色美食外,都來到日本了當然也不能錯過那些在台灣就特別喜歡的日本味,譬如生魚片、串燒與和食。

迴轉壽司 博多魚河岸 博多魚がし


迴轉壽司 博多魚がし為博多車站旁美食街博多一番街內,地理位置連結車站,適合突然大雨滂沱的晚上。

博多魚がし提供一份兩貫的單點握壽司,種類約有六十種,食材為當然由工匠們於福岡市魚市場採買,有經典的鮭魚、鮪魚,也有浮誇系的超大星鰻握壽司,若想不到要吃什麼,博多魚がし也有黑鮪魚拼盤、綜合握壽司等套餐選項。

超高CP值的半折超市生魚片



到門司港的下午,我們比預計的更早搭上回程的區快車,正好趕上了超市特賣的時間,店員在我們的眼前為生食貼上優惠標籤,連同我們已經拿在手上的生食級干貝也一起變成標價五折的當日即期品,然後轉眼間的功夫原本少少的干貝就已經被拿光。

傍晚採購生食的感覺像是動畫裡媽媽們的打折特賣,有幸用相當於NT450的價格買到一桌美味的生魚片料理,在飯店裡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晚餐搭配超商買來的熟食與啤酒。

UMAYA




原本預計到中州屋台街用餐時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於是我們躲進了附近的博多運河城,在運河城4樓的UMAYA吃了晚餐。

我們點了串燒5串拼盤、手羽先與南蠻雞牛舌麥子山藥泥套餐,串燒有很香的碳烤香氣但調味偏重口,適合加點杯小酒搭配,套餐的部分,牛舌鹹香有嚼勁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南蠻雞是中規中矩的好吃,佐餐用的山藥泥配飯也十分美味,比較可惜的是味噌湯有點太鹹且定食的份量精緻,食量較大的可能會吃不飽。

簡單吃,小食記事

柿安牛丼 柿安 牛めし

博多車站筑紫口附近的柿安牛めし販賣帶著走的鐵路便當與熟食,讓過路匆匆的旅客可以在長途車程裡享有熱騰騰的美味料理,我們搭車的路程不太長,但每每經過飄來香氣的熟食店都充滿心動,於買了松阪牛炸肉餅與信州味噌烤雞肉串嚐嚐。

與神戶牛、近江牛同屬日本三大和牛的松阪牛,以松阪牛絞肉搭配洋蔥、胡椒裹麵粉炸成的肉球,吃得到牛肉的嚼勁與洋蔥的辛香味道。


おみやげ品 安河原

在天安河原入口的おみやげ品 安河原,販賣宮崎產芒果製程的芒果冰品、在地特產與燒酒,適合在走完天安河原、原路返回的途中來一份清爽的霜淇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釜山這座城 The Busan City|童話系紅白燈塔|到小漁村放空,許日常一片靜好歲月。青沙浦 청사포

釜山這座城 釜山這座城,承載了我太多的喜歡,頻繁的出現在我與朋友們間的對談,數數有好感的藝人,真摯爽朗的釜山少年似乎都要成為我理想型的條件。 於是、忽地就想來看看,這座城究竟是吹著什麼樣的風、曬著什麼樣的陽光,才剛好孕育出這些我喜歡的模樣。 青沙浦 청사포,純樸小漁村的溫柔時光 初見青沙浦,第一眼還不驚豔,除去那兩個隔著海水相望的紅白燈塔與周邊設計新穎的咖啡館外,青沙浦只是個樸實的漁港,沒有柔軟的白沙灘或熱鬧的港灣大船,但他的迷人卻在幾瞬以後迅速地滲透進每一個細胞裡。 青沙浦的一切都太現世安穩,像是每一寸光陰都被拉長後打上柔光,一幀幀畫面都像是步調緩慢的日系電影,靜謐小漁村的氛圍好適合貓咪打盹,不慍不火的秋陽照得人也昏昏欲睡,待著就不想走。 Info: http://www.haeundae.go.kr/index.do **青沙浦原名「青蛇浦」因一段愛情故事而得名,故事裡丈夫因捕魚時失足落海而亡,妻子無法接受事實,仍每日等在海邊,龍王有感於妻子的深情,派出青蛇指引妻子至龍宮與丈夫團聚,此地因而被稱為青蛇浦。後人因認為以「青蛇」為名不吉利,遂將地名改作青沙浦。 交通方式🚗 青沙浦是海雲台邊上的一個小漁村,距離海雲台海邊車程大約10分鐘就能到達,計程車資約在5000韓圜上下,大眾運輸的話可以搭乘地鐵到萇山站再轉搭往返海雲台與青沙浦的綠色社區巴士海雲台區(해운대구2)。 青沙浦天空步道 青沙浦的海岸線,最出名的便是青沙浦天空步道,可以遠望不遠處的松亭海水浴場與周邊礁石,稱不上壯麗,但特別閒適舒服,吹吹海風像是就能吹掉一身包袱。 走進天空步道需要穿上鞋套、不能帶飲料,門口的地方有印章跟印泥,強烈滿足了收集控的喜好。 青沙浦周邊的海產豐富,又有特殊的礁石地形,因此聚集了許多釣客,等待著海裡的驚喜。 一幀偶然的日常風景|海岸線上的校外活動 集章處的欄杆向下望是尾浦鐵道,在準備離開天空步道那會,有個幼兒園老師帶著一群孩子從眼前經過,小孩兒或跑或走將隊伍拖的老長,老師帶著隊伍時走時停,等待脫隊的孩子們奔跑跟上。 海岸線上的校外教學與海岸、鐵軌就成了一幅風景,畫滿了療癒。 這樣的日子最好,也無憂也無慮。 雙胞胎紅白燈塔 紅白燈塔分別矗立在兩道堤防上,隔著一道海灣相望,造型稱不上特別但有...

毓鐵板燒|Teppanyaki|老台北新氣象,一場無菜單鐵板料理的視覺與味覺盛宴|萬華美食

日子過得馬不停蹄,整個夏天都在忙碌與焦頭爛額間恍惚渡過,為了讓日復一日的努力能體現在眼前,用日常加班多賺來的錢買點快樂,難得地與M在年末以外的時間裡約一頓大餐來壓一壓驚,用隨著年紀增長一去不復返的我們的餐費換來經濟獨立的成就感,自我安慰著雖然還無法長成情緒穩定的大人,但往經濟自由更進一步的自己也已經好好的長大。 毓鐵板燒|Teppanyaki|一場無菜單鐵板料理饗宴 無菜單鐵板料理猶如一場料理秀,吃進嘴裡的食物從原型食材開始,從烹煮、調味到擺盤皆都在顧客眼前進行,這種儀式感拉滿的桌邊服務與多種食材一次滿足的特點讓精緻鐵板燒迅速崛起,人們對鐵板燒的印象不再只有街邊林立的平價料理,而開業僅一年半的毓鐵板燒是這其中的年輕生力軍。 座落在城西的萬華,距離萬華火車站、捷運龍山寺站、捷運西門站皆是徒步約十多分鐘路程,鄰近總是擠滿外國人的三味食堂,在屋齡與店家動輒數十年的老城西裡,毓鐵板燒是才新生的寶寶,水泥感的低調門面藏在狹小老舊的騎樓下,新元素被揉進歲月斑駁的樓房間,新舊並陳的樣貌像是傷後新長的粉色皮膚,顯眼但不突兀,往來的顧客也大多是慕名而來,做足了準備要來場鐵板料理秀。 水泥色門面內,毓鐵板燒的裝潢簡單,只有兩張能容納各約10人的鐵板桌,一Set套餐共12道料理,價位分別有1380元與1880元,五百元的差距取決於食材選用澳洲活體龍蝦或者南美的冷凍龍蝦,其他澱粉、蔬菜、海鮮、肉類一應俱全,一套餐期結束吃得滿足又健康,是偶爾想吃點好的但又不想太傷荷包的理想選擇。 【Info】 毓鐵板燒 地址: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232號 營業時間:周一-周日:12:00–15:00、17:30–21:30 電話:(02)2331-0038 線上訂位: Inline 推薦:偶爾想吃點好的但又不想太傷荷包的時候 烏魚子沙拉 烏魚子搭配蘋果、生菜佐油醋醬的清爽沙拉,味道酸甜開胃。 海鮮湯 味道清甜的海鮮湯,配料有北寄貝、鮮蝦、蛤蜊、碗豆。 香蒜起司麵包 香蒜起司麵包,表面焦脆內裡鬆軟的口感與濃郁的蒜味奶香,是款外表樸素但吃起來十分美味的麵包。 松葉蟹蒸蛋 以松葉蟹與蒸蛋為主體搭配玉米筍與秋葵,是款健康保胃的前菜,主角松葉蟹保有海味鹹鮮,可惜的是秋葵特有的味道搶過了蛋香,本體蒸蛋的味道不太足。 北海道干貝佐柚子油醋 肥厚鮮美的北海道干貝搭配酸香甜的柚子油醋,再加點鮭魚卵提味。 鐵板料理秀的精髓是從食...

沖繩快閃 Okinawa Flash Trip|波上宮|崖上的琉球八社之首

一個人旅行的日子,想走想停都隨自己心意… 沖繩文化王國的太鼓秀結束時間是11點整,我在人群消散後的緩慢移動,晃著晃著又晃回民俗文化村,饒有興致的看一起旅行的學生叨叨嚷嚷,半個小時的時光很快,一轉眼便從游刃有餘間拖了些時間,我急匆匆嚷嚷奔赴出口,趕上11點半由玉泉洞發車回那霸的83路公車,下一站是到位在那霸市區的波上宮買個著名的紅型守,這種紅型守由沖繩傳統紅型染Bingata製成,是沖繩傳統特色的染布方式。 紅型染Bingata|屬於琉球王國貴族的沖繩傳統技藝 紅型染Bingta起源可以追溯到 15 世紀中葉,在古時是專屬王室及士大夫階級的染布方式,名字中的「紅」代表繽紛的色彩而「型」則代表染色時所使用的型紙,在型紙上塗繪顏料染色,描繪出色彩繽紛且圖案俏麗的染布。 波上宮|崖上的琉球八社之首 座落在那霸海岸邊懸崖上的波上宮,名字指的是「海浪之上」,一直讓我想到宮崎駿先生的動畫作品《崖上的波妞》,神社的形象化一下子變成可愛的海精靈,但真正的波上宮是沖繩地區琉球八社最上位的總鎮守,在明治時代的舊社格為官幣小社,侍奉開天神伊美那邪(伊奘冉尊)、熊野信仰中的速玉男尊與事解男尊,鄰著波之上海灘、能望見港口,是沖繩討海人祈福大漁豐收的守護神,在王國時期以「當國第一的神社」而受到尊崇。 琉球王國時期的波上宮與沖繩島上大大小小的遺址一樣,在二戰期間的沖繩島戰役被燒毀,並在戰後的昭和二十八年(1953年)始從正殿、社務所開始重建,而後於昭和三十六(1965年)年重建其正殿,而直至平成五年(1993年)才終於完成其餘部位的重建而以如今的姿態迎接來者。 波上宮的門面是與沖繩風格相符的亮紅色,紅橙的圓柱與屋瓦給人一種俏麗可愛的形象,至於波上宮與海岸、斷崖相襯的絕佳景色則要在海岸線外的那霸西道路的人行道上才可一覽其廬山真面目。 交通方式 🚗 自駕導航至波上宮,若想搭乘大眾運輸,可以搭乘單軌列車到旭橋站徒步15分鐘到達,或搭乘巴士2/5/15/45路公車至西武門站 可透過APP "Japan Transit Planner"提前查詢想搭乘的班次與時間。 一幀偶然的日常風景|七五三節 每年國曆的11月15日是日本的七五三節,日本人會帶著三歲的男孩女孩、五歲的男孩、七歲的女孩到神社參拜、祈福。 到波上宮的那天,或許是時間很接近七五三節,偶然遇上了著裝正式的父母帶著身穿和服的小女...

A Topic|不會飛的小笨鳥|鴞鸚鵡的生存危機與復育計劃

(圖出自: Kākāpō Recovery ) 世界上第二醜的動物,醜萌代表「鴞鸚鵡」 鴞鸚鵡,毛利語叫Kākāpō,意指「夜鸚鵡」,是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神話裡常見的鳥種,隸屬鴞鸚鵡屬、鴞鸚鵡種,是瀕臨絕種的紐西蘭特有種,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並且是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預估壽命可達60~90年,外表為苔綠色羽毛夾雜黑色斑點、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白色灰的大喙、短腿大腳,雖然不會飛卻與棲息地有著相襯的保護色,成鳥體型肥大圓潤、重量可達3-4公斤以上,醜萌的外型在2012年的時候被由英國生物學家Simon Watt成立的醜陋動物保護協會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舉辦的投票中選作世界上最醜的生物第二名。 (圖出自: Kākāpō Recovery ) 不會飛的小笨鳥,鴞鸚鵡的生存危機與復育計劃 鴞鸚鵡於史前時期就定居於紐西蘭,由於沒有天敵與獵食者且物饒豐盛,在優越環境下養尊處優地渡過數世紀,並因此違反了物競天擇的進化論,反倒是失去了飛行能力,然而隨著人類移居與殖民者帶來的外來種的侵入,鴞鸚鵡絕對宜居的理想地被破壞,長年過著優渥生活的鴞鸚鵡一下子面臨生存危機,再加之鴞鸚鵡不如一般鳥類般交配頻繁,繁衍的頻率是幾年一次並只在陸均松果實纍纍的年份才進行交配與繁衍,因此鴞鸚鵡在面對考驗毫無抵抗力的情況下數量急劇下降,上個世紀的1900年代僅剩不到百隻並被列作瀕危物種。 對鴞鸚鵡的保育從1890年代開始,保育員將鴞鸚鵡移往當時屬於自然保育區的雷索盧申島Resolution Island,鴞鸚鵡在理想鄉安逸的生活了幾年直到外來者白貂的隔海侵襲,往後的幾年鴞鸚鵡皆在保育移居與外來者侵入的循環裡渡過,保育成效未顯現,鴞鸚鵡數量還持續下降並一度被認為已功能性絕跡,直至1980年代正式實行全國性的復育計劃,鴞鸚鵡被再次移往沒有補食者的茂伊島Maud Island、科德菲什島Codfish island、小巴里爾島Little Barrier Island、瑪娜島Mana Island並得到嚴密監管,但由於鼠輩橫行與監管不易小巴里爾島Little Barrier Island、瑪娜島Mana Island隨後被喬基島Chalky Island與安克島Anchor Island取代,在這些紐西蘭外海的偏遠小島上的保育基地裡,鴞鸚鵡產卵與復育的數量被...

沖繩快閃 Okinawa Flash Trip|地底世界玉泉洞,30萬年歲月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傳統舞蹈SUPER EISA太鼓秀

隨著閱歷增長越來越習慣的一個人旅行的日子,尤其是在日本這樣的地方,安全不是太大的問題,輕易地就能說服家人給我獨旅的空間。 快閃沖繩的最後一天,是久違的獨旅時光,我起了個早,退掉了只睡一夜的一格膠囊的Hostel,趕在前一天買的單軌列車一日乘車券還未到期前搭上單軌前往旭橋的那霸巴士總站,預計是搭上08:40的54路公車往玉泉洞,再順道去觀賞M推薦的SUPER EISA太鼓秀。 玉泉洞作為沖繩的知名景點,與那些遠的要命的到達的地方相比,不用千里迢迢也能輕鬆抵達,只要從那霸巴士總站搭上54或83路公車,在不塞車的情況下不用一小時可達,對於不熟悉路況的獨旅人來說也是輕鬆寫意。 並且周末的54路公車,乘客大多是目的地相同的遊客,不用擔心會錯過站,不多不少剛好有位置可坐,微雨的天氣在靠近目的地前轉晴,從一早就很順利的旅程讓我確信快閃是正確的決定。 玉泉洞|地底世界,30萬年歲月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 鐘乳洞是石灰岩層長期受到地下水溶蝕並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鐘乳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積物所形成的洞穴,由雨水與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化學反應產生的碳酸呈現弱酸性,沿著地表流過石灰岩層使岩層溶解產生Ca2+與HCO3-,因到達洞穴後CO2濃度下降,生成的Ca2+與HCO3-產生逆反應,於洞穴頂部產生碳酸鈣沉積物並經過經年累月的堆疊生成鐘乳石*,鐘乳石生長的幅度約是每年1mm,一座鐘乳石洞的成型,可以說是一種出自於自然之手、慢工出細活的精雕細琢。 位於沖繩文化王國的玉泉洞是沖繩地區600多處鐘乳石洞中最大的洞穴,歷經30萬年的歲月洗練,遍佈洞穴內的鐘乳石有數萬株,全長5000公尺的玉泉洞目前開放參觀的長度是890公尺,全程步道平緩僅路面略濕滑,行走時僅需注意腳步、小心行走,並無太大難度。 地底世界的壯麗讓人驚嘆,可惜的是玉泉洞這樣的知名大景,從早到晚都充滿人,同時也就少了一點地底世界的神祕感。 *鐘乳石生成的化學反應為三步驟:    a.地表的雨水與土壤中二氧化碳:         H2O + CO2 → H2CO3     b.碳酸穿過石灰岩層:         CaCO3 + H2CO3 → Ca2+ + 2 HCO3−      c.於...

非瓶Bottless |主打「Wine On Tap」的高顏值餐酒館,用美食與酒帶你出發世界|小巨蛋美食

到非瓶Bottless的那天是近年來少有的秋高氣爽的好天,晴朗但也不太熱,我與先生風塵僕僕地從中壢往台北,相比周間,星期五晚上的氣氛與眾不同,街上來往的行人臉上帶著結束一周辛苦的如釋重負,到餐廳小聚的人也很多。 抵達的時間是下午六點,才正是剛要下班的時間卻已天色昏暗,在那個當下,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2024年也已經逐步走向尾聲,突然就想起,小時候的一年很長,期待暑假寒假的日子更像是沒有盡頭,但出社會後的日子像是眨眼就又一年,回首年輕的日子,那些青春悼念的想當年,都遠的像是已經過了半輩子。 最近的日子不好不壞,只是馬不停蹄的時刻太多,多到讓人不夠時間把生活過成詩,就用美食讓日子多一點確幸。 非瓶Bottless |主打「Wine On Tap」的高顏值餐酒館,用美食與酒帶你出發世界 坐落在慶城街上的非瓶Bottless是間高顏值餐酒館,由Gēn Creative團隊與Affinato & Lunetta葡萄酒商一同打造,主打無國界異國料理與單杯式現壓生飲葡萄酒,藍色的門面簡約又帶個幾分貴氣的設計感,門後陳列著各式紅白酒,用餐區昏黃的光線映著氣氛歡愉,適合在小周末夜晚與三五好友來杯小酒佐餐,讓庸庸碌碌一周的疲勞得以緩解,或在紀念日裡來頓浪漫饗宴,讓感情持續加溫。 隨著飲食的改變,「偶爾到餐廳吃頓好的」的習慣成為普世的價值觀,「美食與酒」更是密不可分,餐酒館也如雨後春筍般一間間開,而非瓶Bottless一如其名,主打「Wine On Tap」,將精釀啤酒的「On Tap」應用在葡萄酒上,意指「裝在有龍頭的桶中,打開即可飲用」,將常見的瓶裝葡萄酒改以混合氣體加壓保存於PET桶並以「杯」為單位販售,既可以滿足顧客只想小酌的需求也不用擔心瓶裝葡萄酒因開封後受潮氧化,其所使用的PET桶使用可回收材質亦可減少瓶子、軟木塞的浪費,這種講究環保的特性讓「Wine On Tap」在日本與歐美地區都十分盛行,而非瓶Bottless的吧台就有十多支汲飲式龍頭,背後則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紅酒,坐在吧台再點杯酒便能將「汲取」的體驗感加滿。 【Info】 非瓶Bottless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慶城街26-1號 營業時間:周一-周日:11:30–15:00、17:30–22:30 電話:(02)2514-0089 線上訂位: Inline 菜單: Menu (2024年價位分作:NT.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