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天出遊、陰天散步、下雨探店,隨遇而安是我們對旅行的態度。
這趟九州行,由於上半年過於忙碌,我們最終將出行時間選在六月底,正值九州的雨季,出發前便已預料天氣陰晴不定。除了早已規劃好的阿蘇火山風雨行程外,其餘的活動則隨天氣決定。天公不作美的時候不少,因此多了許多時間用在美食探店,也成就了一場「吃飽飽的九州行」。
美食與生活密不可分,在追本溯源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料理源自同一段歷史,隨著時間與地域的交互影響,配方因地制宜被改良成當地人喜愛的味道。
可以說,料理是旅途中最快速了解當地生活方式的途徑,也是旅人不可錯過的一環。
不能不吃的日本味
這一頓,吃的匆忙,印象不是太深刻,只記得是順口的風味,比起一般日式拉麵濃厚的鹹鮮,確實更溫和一些。
無肉不歡
焼肉ベンジャミン 燒肉班傑明
在長達12世紀的《肉食禁止令》結束後,受到開港的影饗,品嚐牛肉成為文化開放的象征,並將本地牛與外來品種交配,培育出專供食用的牛隻,也因此出現以地名命名的牛肉品種。
在品評會上,各種牛肉爭奇鬥艷,唯有達到嚴格標準者才能冠上「和牛」之名。
和牛的評選依據完善的分級制度,先以精肉率分為A~C等,再用數字標示油花分布的等級。最頂級的A5和牛,是老饕心目中的極品美味。
抵達福岡的第一晚,盛夏的夜晚來得遲,接近晚上8點,天邊仍透著白日的餘光。我們在博多駅領好了接下來三天的JR Pass,隨即搭地鐵直奔知名的藥院燒肉。當時已是晚上9點,店裡依舊高朋滿座。店員小姐微笑著推薦我們前往赤坂的焼肉ベンジャミン,說那是品項相同的姐妹店,又靠近我們下榻的飯店,我們便決定沿街散步前往。
焼肉ベンジャミン的燒肉套餐與藥院燒肉大致相同,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七款和牛拼盤,提供兩人份與三人份的牛肉拼盤,經濟實惠且品項多樣。
當天的拼盤包括牛舌、牛腹脅、腿三角、後腿腱子肉、特上橫膈膜、和牛前胸肉,以及壽喜燒風味和牛。我們另外加點了一碗牛尾湯。店員熟練地介紹每個部位的特性,並依順序建議我們品嚐。
火焰緩緩燃燒,將牛肉輕輕放上烤網,嗶嗶作響的油脂聲彷彿在奏樂,牛舌微微焦香、脆口彈牙;牛腹脅帶著細緻油香;腿三角與後腿腱子肉肉質緊實;特上橫膈膜的油花均勻分布,肉的香氣濃郁;和牛前胸肉則柔軟而富層次,每一口都在舌尖化開。
壽喜燒風味和牛帶著甘甜醬汁的香氣,炙烤後的油脂與醬汁完美融合,在搭配溫潤的蛋黃提升口感,入口瞬間爆發甘美風味。
每一口牛尾湯都溫暖醇厚,湯汁濃而不膩,帶著微微的甘甜與骨香,令人忍不住再舀一口。
大口吃肉的瞬間,多巴胺在腦中奔湧,燒烤香、油脂香、醬汁香與咀嚼的滿足感交織在一起,為旅程寫下完美的起點。
這一夜,壽喜燒風味和牛的甘美、牛舌的鮮嫩,以及牛尾湯的濃郁,成了令人念念不忘的記憶。
よかよか亭 あか牛館
赤牛指的是褐毛和牛,肉質鬆軟適度,味道濃郁香甜、脂肪含量低,是阿蘇生產的和牛種,為阿蘇地方的在地品種與瑞士紅花牛育種而生,因為耐寒耐熱而容易生存,大多以放牧的方式在阿蘇草原上自由生長,因此紅肉較一般精瘦而健康,但也保留了恰到好處的脂肪,在注重健康飲食的現今大受歡迎,也是前往阿蘇地區旅行時必嚐的美食。
特別的是赤牛丼使用阿蘇知名甲誠牧場所產的赤牛,其特色是除了飼餵稻草這類常見的飼料外,還飼餵「米」,以營養豐富的米為食的赤牛健康成長,並飲用阿蘇的甘甜水源,富含礦物質與赤牛特有的牛磺酸,肉質細嫩、肥瘦均勻,微炙的赤牛肉肉香四溢,撫慰了在旅途來不及吃飯、空蕩蕩的胃。
而六月特餐的鐵板漢堡,也使用赤牛,有兩塊漢堡肉,份量很大並且多汁美味,吃完讓人心滿意足。
かわ屋
Instagram上超人氣的「かわ屋」已有半世紀歷史,是一間以雞皮串聞名的串燒專門店。這次造訪的是舞鶴公園附近的警固店:店內空間不大,燈光昏黃,散發著典型居酒屋的暖意,空氣中彌漫著串燒香氣,讓人一踏進門就忍不住期待美味。店位於熱鬧的商業區,顧客多為下班後聚集的小酌客,輕鬆的笑聲與交談聲交織其中,整個環境既親切又充滿生活氣息。
かわ屋的雞皮經過反覆醬烤,外層酥脆、內裡嫩香,油脂香氣四溢,一口咬下就停不下來,是下酒的最佳選擇。
在福岡,專門做雞皮串的名店不少。吃雞皮串,就像到台中一定要吃燒肉一樣——雖然不是在地傳統美食,但名店林立的聚集味道,讓人來到福岡就忍不住想大快朵頤一番。
たんや HAKATA 牛舌屋 HAKATA
「たんや HAKATA」是一家位於日本福岡市博多車站地下街「博多1番街」的牛舌專賣店,深受當地居民與遊客的喜愛,這家店以提供高品質的牛舌料理而聞名,特別是早餐販賣的牛舌朝定食(牛タン朝定食),以¥790的價格就能品嚐到美味的牛舌套餐,適合在等車的中途前往,為一天的旅途寫下美味的序幕。
由布まぶし 心
釜飯是日本傳統鍋飯,起源於20世紀初的淺草,,使用一人份的小鍋,將米、配料與高湯、醬油、酒、味醂等調味料一同加入鍋中以慢火烹煮,調料與食材的原汁原味一同混進白米飯中,用一鍋冒著騰騰蒸氣、香味撲鼻的釜飯,撫慰食客的胃。
由布まぶし 心可以說是由布院最火紅的餐廳之一,從位在金鱗湖的本店到駅前的二店,無不吸引往來遊客駐足,由布まぶし 心的釜飯有 3 個套餐選擇:豐後牛、鰻魚、地雞,套餐配有前菜與湯品,尋著店家推薦的吃法三吃,一吃:直接享用,品味食材的原味;二吃:加入調料與小菜一起吃;三吃:淋上高湯變成茶泡飯食用,炭火烤肉的香氣、濕潤的米飯、鮮美的高湯與各式調料成就味蕾豐盈的一餐。
*豊後牛是養殖於大分縣本地、肉品等級4以上的和牛牛種,生長於大分縣綠意盎然的山地、溫暖的氣候、肥沃的土地間,孕育出豊後牛柔軟的肉質與脂香四溢的油花,曾在1921年的東京畜產博覽會獲得一等賞殊榮。
努努雞
博多名物之一的努努雞,主打「顛覆傳統」,以店家特製醬料調味,打造出特別的「冷吃炸雞」,於1981年開始於福岡地區被販賣,在淵源流長的美食故事中算是出生不久的嬰孩,卻已成為造訪福岡必吃的美味之一。
與一般先醃漬再炸、熱騰騰享用的傳統炸雞不同,努努雞先以高溫炸至酥脆,再刷上秘製醬汁,最後以冷凍方式鎖住美味。食用時冷冷地吃,鹹甜醬香濃郁,特別下酒或當宵夜都非常涮嘴,即便已經很飽,也忍不住再來一支。
不能不吃的日本味
魚忠 田中田式海鮮食堂
排定旅遊的日子為六月底,正逢九州的梅雨季,天氣陰晴如我多變的情緒,上午還是藍天白雲,下雨變下起陣陣大雨,於是我們在因為大雨而無法走遠的百無聊賴裡決議前往在YouTube看到介紹的魚忠。
魚忠為博多地區知名的餐廳集團田中田集團旗下的品牌,提供多樣化的定食料理,如:鯖魚定食搭配豚汁味噌湯、天丼定食、豬排定食……,也提供生魚片丼飯定食,主菜搭配茶碗蒸、味噌湯,讓人用實惠的價格就能擁有一份套餐,被稱作「定食的百貨公司」。
我們點了魚忠丼,這類冠上店名的餐食通常會是店家的招牌料理,海鮮丼的品項有間八、鮭魚、鯛魚、生海膽、鮭魚卵、鮪魚、魷魚、玉子燒,生魚滑嫩爽口、鮭魚卵叭滋叭滋的鹹鮮與海膽的綿密濃郁,海的滋味果真是日本必嚐的美味關係
*因《肉食禁止令》,日本人在數世紀間是鮮有機會品嚐到陸地上的走獸,因而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海鮮料理。
吃飽離開時,方才的陣陣大雨已停,我們散步走去大濠公園,並約定了下次來訪,要嚐嚐定食料理。
前面提到,同樣起源的料理在因地制宜的改良下成為各地獨具特色的美食,那些被冠上「X式」的料理即是,比如日本國民美食「日式」拉麵是改良廣東湯麵。
在19世紀初東京淺草的一間中華料理店首次販賣以「拉麵」作為品名的湯麵料理,與當時作為日本麵食主要產品的蕎麥麵與烏龍麵的差別在於加了鹼水增添Q彈的口感,這款中華風味的料理作為拉麵的前身在數十年後的戰後時期幾經改良,因應地方各異的口味衍生出在地化的經典口味,並在往後成為代表日本的美食之一。
吃拉麵的那一天,從由布院搭乘由布號回到博多駅周邊,我們在博多KITTE的閒晃,並決定在回飯店前來一頓晚餐,即使下午一點才吃完由布まぶし 心的胃還半飽,仍阻擋不了美食的誘惑。
博多拉麵 Shin-Shin(しんしん)是福岡當地知名的拉麵品牌,成立於2003年,起源於屋台,現已在福岡市內擁有多家分店。其特色在於融合傳統博多拉麵風味與創新元素,打造出獨特的「博多純情拉麵」風格。
Shin-Shin 的湯頭以豚骨為基底,加入佐賀縣知名的「有田雞」雞骨以及九州地區的蔬菜,並使用地下水熬煮出濃郁卻不油膩、口感清爽的湯頭,在九州百家爭鳴的拉麵市場中,是我目前品嚐到最喜歡的口味。
幸ちゃんラーメン
福岡空港4F有一整區美食區,多樣化的福岡美食任君挑選,我們在候機的時刻,選擇了離門口最近的幸ちゃんラーメン作為這次九州行的最後一餐。
幸ちゃんラーメン為博多一幸舍的關係品牌,對比豚味濃郁厚重的一幸舍,幸ちゃんラーメン以「簡單、天天吃也不會膩」為核心主題,湯頭較溫和、口味簡單、適合日常吃。
FUK Coffee
福岡最後一天的上午,天氣不慎晴朗,我們取消的去糸島的計畫,轉往網紅店FUK Coffee避雨。
FUK Coffee的招牌是冰淇淋布丁與焙茶拿鐵,FUK Coffee布丁為紮實綿密的昭和布丁,甜度適中、焦糖香濃,在網路上小有名氣。
留言
張貼留言